《踏莎行 其二》

时间: 2025-01-25 22:37:04

眉翠轻匀,臂红微露。

晓妆初罢窥朱户。

玉床斜倚绣鸳鸯,珠帘半捲调鹦鹉。

漠漠香尘,濛濛飞絮。

行人惆怅频回顾。

韆鞦过尽紫骝嘶,明朝认着垂杨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眉翠轻匀,臂红微露。晓妆初罢窥朱户。
玉床斜倚绣鸳鸯,珠帘半捲调鹦鹉。
漠漠香尘,濛濛飞絮。行人惆怅频回顾。
韆鞦过尽紫骝嘶,明朝认着垂杨路。

白话文翻译:

眉毛如翠色般轻盈匀称,手臂微微露出红色。清晨的妆容刚刚完毕,透过朱红色的门窥视外面。
玉床斜倚着绣有鸳鸯的被褥,珠帘微卷,似在调戏鹦鹉。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飘飞的柳絮如烟雾般模糊。路过的行人因惆怅而频频回头。
轻盈的秋千已经过去,紫色的骏马嘶鸣,明天我将认出那条垂杨树旁的小路。

注释:

  • 眉翠:形容眉毛如翠色般美丽。
  • 臂红微露:手臂轻微露出红色,描绘女子的娇嫩。
  • 晓妆初罢:清晨的妆容刚刚完成。
  • 朱户:红色的门,象征富贵与吉祥。
  • 玉床:华贵的床,通常用于形容富丽堂皇的卧室。
  • 珠帘:用珍珠装饰的帘子,增添了奢华感。
  • 香尘:香气弥散的尘埃,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飞絮:柳絮飘飞,象征春天的柔情与惆怅。
  • 韆鞦:秋千,轻松的游戏象征。
  • 紫骝:紫色的马,多用于形容骏马,象征力量与速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俞士彪,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女性之美及生活细节,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对美的追求和个体情感的表达成为诗词的重要主题。

诗歌鉴赏:

《踏莎行 其二》是一首描写清晨景色与内心情感的词作。开篇以“眉翠轻匀,臂红微露”描述了一位女子的妆容与姿态,展现出一种清新且柔美的形象。这种细腻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女子的美丽,也透出一种清晨的温柔气息。接着,作者转向环境描写,“晓妆初罢窥朱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清晨,看到女子刚刚梳妆完毕,透过红色门框窥视外面的世界。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玉床斜倚绣鸳鸯,珠帘半捲调鹦鹉”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温馨的室内景象,突出了女子生活的优雅与闲适。此时,诗歌的情感渐渐转向,随着“漠漠香尘,濛濛飞絮”的出现,诗人用细腻的意象描绘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仿佛在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通过“行人惆怅频回顾”与“明朝认着垂杨路”,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去的眷恋,形成了一种美丽而又忧伤的情感交织。整首词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日的柔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眉翠轻匀,臂红微露”:描绘女子的面容与肌肤,轻盈的眉毛与微露的红臂,传达出一种娇嫩的美感。
  2. “晓妆初罢窥朱户”:描写女子清晨妆容完成后,透过红色门窗向外张望,展现出一种期待与好奇。
  3. “玉床斜倚绣鸳鸯”:细致地描绘了卧室的奢华,玉床与鸳鸯图案象征着美好爱情。
  4. “珠帘半捲调鹦鹉”:珠帘轻卷,似乎在与鹦鹉互动,营造出一种幽静而雅致的氛围。
  5. “漠漠香尘,濛濛飞絮”:描绘环境的香气与轻柔的柳絮,加深了诗歌的柔和与恬静。
  6. “行人惆怅频回顾”:行人因惆怅而频频回头,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7. “韆鞦过尽紫骝嘶”:秋千轻荡,马儿嘶鸣,象征着生活的轻松与自在。
  8. “明朝认着垂杨路”:表达对未来的期待,暗示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眉翠轻匀”比喻女子的美丽。
  • 拟人:如“珠帘半捲调鹦鹉”,将珠帘拟人化,增添了生动感。
  • 对仗:如“漠漠香尘,濛濛飞絮”,展现了诗歌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惆怅,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的感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美丽:眉翠、臂红,象征女性的娇美。
  • 宁静:玉床、珠帘,代表内心的安宁与优雅。
  • 惆怅:香尘、飞絮,象征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期待:明朝、垂杨路,暗示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眉翠轻匀”形容的是( ) A. 眉毛的形状
    B. 女子的妆容
    C. 天气的变化
    D. 房间的装饰

  2. “明朝认着垂杨路”中的“明朝”指的是( ) A. 明天
    B. 晴天
    C. 明亮的朝阳
    D. 明代

  3. 诗中提到的“紫骝”指的是( ) A. 一种花
    B. 一种食物
    C. 一种马
    D. 一种鸟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描绘了女性的美丽与生活的细腻。
  • 李清照的词:如《如梦令》,也常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诗词对比

  • 比较《踏莎行 其二》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有一定的对比,前者更为细腻柔美,而后者则豪放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