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其一 十九部仄韵》
时间: 2025-01-26 00:24: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柝惊楼,咽蛩残梦。
醒来未减心沉重。
曾浇宵酒散离愁,
奈何一醉皆无用。
小月云遮,苍林烟笼,
阑干长倚听风纵。
凭风千里问伊人,
香心是否些些痛?
白话文翻译:
更深的更鼓声惊醒了楼上的人,梦中残留的虫鸣让人心头一紧。
醒来后,心中的沉重感并未减轻。
曾经用夜晚的酒来舒散离愁,
然而喝醉了又有什么用呢?
小月亮被云遮住,苍翠的树林被烟雾笼罩,
我长久依靠在栏杆上,听着风的自由。
问那千里之外的伊人,
你的心是否也在隐隐作痛?
注释:
- 更柝:更夜里的敲打声,指深夜的更鼓声。
- 咽蛩:蛩,指蟋蟀,这里指虫鸣的声音。
- 浇宵酒:用酒来散发夜里的愁苦。
- 小月云遮:指天空中的月亮被云层遮挡。
- 苍林烟笼:苍翠的树林被烟雾笼罩。
- 阑干:栏杆,指楼台的护栏。
典故解析:
- 离愁:通常指因离别而产生的忧愁,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情感主题。
- 伊人:指心中所爱之人,常用来表现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荣江,现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的创作。其作品常常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因思念而辗转反侧,借助酒与月等意象表达内心的孤寂与对爱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整首《踏莎行 其一》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深夜中的孤独与思念。诗人运用“更柝惊楼”,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沉重感结合,描绘了一种夜深人静时的焦虑与无奈。接着,诗人提到“曾浇宵酒散离愁”,用酒来试图淡化心中的忧伤,然而,这种策略却是徒劳的,表达了对离愁难以释怀的无奈。
“小月云遮,苍林烟笼”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幽怨。栏杆前的长久倚靠,似乎在强调一种无助与等待,最终以“凭风千里问伊人”将思念的情感升华,渴望得到回应的心情跃然纸上。整首诗在细腻的抒情中,表现了对生命、爱情与存在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执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更柝惊楼:夜深时的鼓声打破了宁静,暗示了即将到来的清晨与内心的惊扰。
- 咽蛩残梦:虫鸣打破梦境,表达了梦的破碎和现实的无情。
- 醒来未减心沉重:即使醒来,内心的负担依旧沉重,表明思念的痛苦。
- 曾浇宵酒散离愁:借酒消愁的无奈,展现了对过去的追忆。
- 奈何一醉皆无用:即使喝醉,依然无法减轻心中的愁苦。
- 小月云遮,苍林烟笼:描绘了孤独的夜晚,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阑干长倚听风纵:倚靠在栏杆上,任风自由流淌,暗示无处诉说的孤独。
- 凭风千里问伊人:以风为媒介,向远方的爱人发问,表现思念之情。
- 香心是否些些痛:直接询问对方的心情,反映出强烈的情感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心”比喻爱人心中的情感。
- 拟人:赋予风以情感,表现思念的深切。
- 对仗:全诗多处采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与对爱人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 更柝: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夜的孤寂。
- 蛩鸣:代表梦的破碎与内心的焦虑。
- 小月:象征孤独与渺小的希望。
- 苍林:暗示生命的复杂与自然的包容。
- 阑干:体现了诗人在生活中的依靠与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离愁的无奈?
- A. 更柝惊楼
- B. 曾浇宵酒散离愁
- C. 凭风千里问伊人
-
“小月云遮”中的“小月”象征什么?
- A. 失去的爱情
- B. 孤独的心情
- C. 渺小的希望
-
诗中的“伊人”指的是?
- A. 友人
- B. 亲人
- C. 心爱之人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比较崔荣江的《踏莎行 其一》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同样表达了离愁,但崔荣江更侧重于自然意象的描绘,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了女性的细腻情感。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研究》
- 《崔荣江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