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溪休沐,寄赵八给事》
时间: 2025-01-26 00:49: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虫鸣归旧里,田野秋农闲。
即事敦夙尚,衡门方再关。
夕阳入东篱,爽气高前山。
霜蕙后时老,巢禽知暝还。
侍臣黄枢宠,鸣玉青云间。
肯想观鱼处,寒泉照发斑。
白话文翻译:
虫鸣声响起,回到了旧时的村落,田野里的农人们在秋天的闲暇中休息。这是写实的场景,正如我日常的所见,门口的门要重新关上。夕阳透过东边的篱笆洒下,清爽的空气在高远的山间流动。霜降后的蕙兰开始衰老,鸟儿们知道天色已晚,纷纷归巢。侍臣黄枢受到宠爱,在青云间吟唱着美妙的乐曲。想要去观赏那些鱼儿的地方,寒泉照映出斑驳的光影。
注释:
- 虫鸣:指虫子叫的声音,象征着乡村的宁静和自然。
- 归旧里:回到故乡或旧居,表现了对故土的思念。
- 田野秋农闲:秋天农事结束,农人闲暇时光,暗含生活的安宁。
- 即事敦夙尚:即事是指日常生活,敦夙尚体现了对久远情谊的珍视。
- 衡门:家门,象征家庭的安宁。
- 夕阳入东篱:夕阳斜照,营造出温馨的乡村傍晚景象。
- 霜蕙:霜降后蕙兰的状态,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巢禽知暝还:鸟类在黄昏时回巢,象征归属感和安全感。
- 侍臣黄枢:指受到宠爱的人,可能隐喻身处高位的人。
- 鸣玉:形容音乐的悦耳,常与美好景象相连。
- 寒泉:清澈的泉水,象征自然美和清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明,号静斋,出生于江苏。他以五言诗见长,擅长描绘山水田园,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诗人可能在闲暇之余,回忆故乡的自然风光与人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蓝溪休沐,寄赵八给事》是钱起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的开篇便以“虫鸣归旧里”引入,给人一种温暖而亲切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故乡的宁静之中。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秋天的田野和农人的闲适,体现了对自然时节变化的敏感与感悟。
“夕阳入东篱,爽气高前山”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象,彰显了诗人对生活中细节的关注。诗中的“霜蕙后时老,巢禽知暝还”则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蕙兰在霜降后的衰老与鸟儿归巢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时间流逝、生命轮回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侍臣黄枢宠,鸣玉青云间”与“肯想观鱼处,寒泉照发斑”则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人似乎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理解,既有生活的细腻观察,又有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虫鸣归旧里:描绘乡村的宁静,虫鸣声让人感到熟悉与亲切。
- 田野秋农闲:秋天的田野,农人们在忙碌之后享受闲暇时光,表现了生活的安宁。
- 即事敦夙尚:日常生活中珍视久远的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重视。
- 衡门方再关:家门关上,暗示着归家的安全感。
- 夕阳入东篱:夕阳的余晖洒入东边的篱笆,描绘出温馨的傍晚场景。
- 爽气高前山:清新的空气在高山间流动,体现了自然的美好。
- 霜蕙后时老:蕙兰在霜降后的衰老,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变化。
- 巢禽知暝还:鸟儿在黄昏时归巢,表达了归属感与安全感。
- 侍臣黄枢宠:黄枢受到宠爱,暗示高位的生活。
- 鸣玉青云间:音乐悦耳动听,象征高雅与美好。
- 肯想观鱼处: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思考。
- 寒泉照发斑:清泉照映出斑驳的光影,暗示自然的纯净与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鸣玉”比喻音乐的美妙。
- 拟人:如“巢禽知暝还”,赋予鸟儿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如“虫鸣归旧里,田野秋农闲”。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乡村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无常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虫鸣:象征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声音。
- 夕阳:象征温暖与生命的流逝。
- 霜蕙:象征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美。
- 寒泉: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纯净。
- 巢禽:象征归属感与安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虫鸣归旧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城市的向往
C. 对朋友的怀念 -
“夕阳入东篱”中“夕阳”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开始
B. 生命的流逝
C. 生活的忙碌 -
“巢禽知暝还”中的“知暝”隐含了什么?
A. 自然规律
B. 人的情感
C. 生活的忙碌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诗词对比:
比较《蓝溪休沐》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蓝溪休沐》更关注人文情感,而《山居秋暝》则更强调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