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阙下裴舍人》

时间: 2025-01-11 05:20:56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阳。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阙下裴舍人
钱起 〔唐代〕
二月黄鹂飞上林,
春城紫禁晓阴阳。
长乐钟声花外尽,
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
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
羞将白发对华簪。

白话文翻译:

在二月,黄鹂鸟在上林飞翔,
春天的城市在紫禁城下,晨曦中的阴阳交替。
长乐宫的钟声在花间渐渐消失,
龙池的柳树在雨中显得深沉柔美。
阳和的气息难以消散,心中充满了对穷途的遗憾,
在高天之上,我长久怀抱着捧日的豪情。
我献赋十年仍未遇到知音,
对此白发苍苍的我,怎能将它与华美的簪子相对。

注释:

  • 黄鹂:一种鸟,春天常见,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 紫禁城:古代北京的皇宫,象征着权力和荣耀。
  • 长乐钟声:长乐宫是古代皇帝的宫殿,钟声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龙池:指一处风景名胜,柳色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阳和:指春天和煦的气息,代表生机与希望。
  • 穷途恨:指在生活中遭遇困境的遗憾与无奈。
  • 霄汉:高空,象征着追求高远的理想与志向。
  • 献赋:指创作诗赋,表达才华与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730年,卒于约795年。他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盛世,反映了诗人对政治、生活和个人理想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生机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理想未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赠阙下裴舍人》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的诗。开头两句通过“黄鹂”和“紫禁”描绘出春天的朝气与繁华,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接着通过“长乐钟声”和“龙池柳色”的意象,表现了春天的温柔与宁静,但又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仿佛钟声的消逝和雨中的柳色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后四句则转向诗人的自我反思,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诗人以“阳和不散”的美好愿景与“穷途恨”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他对人生理想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最后两句更是直白而真诚,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失落与羞愧,这种情感与前面的自然景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交织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二月黄鹂飞上林:描绘春天的气息,黄鹂鸟在上林飞翔,象征生机。
  2. 春城紫禁晓阴阳:春日晨曦中,紫禁城的一角,阴阳交替,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变化。
  3. 长乐钟声花外尽:长乐宫的钟声渐渐消失,带有时光流逝的感慨。
  4. 龙池柳色雨中深:龙池的柳树在细雨中显得更加深邃,增强了春天的柔美。
  5. 阳和不散穷途恨:阳和的气息难以消散,但心中充满了对困境的怨恨。
  6. 霄汉长怀捧日心:高空之中,仍然怀抱着追求理想的心情。
  7. 献赋十年犹未遇:十年创作生涯中未能遇到知音,表现了诗人的失落。
  8. 羞将白发对华簪:白发苍苍,羞于拿着华丽的簪子,表明对年华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比喻手法,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意象:诗中结合了春天、黄鹂、柳树等意象,展现了生机与希望。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美好春天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无奈,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理想的艰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鹂:春天的使者,象征希望与生机。
  • 钟声:时间的流逝,象征人生的无常。
  • 柳色:春天的象征,代表柔美与生命力。
  • 白发:象征衰老与对失去青春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长乐钟声”所代表的是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春天的到来
    C. 诗人的理想
    答案:A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阳和不散穷途恨”,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无奈。 答案:困境

  3. 判断题:诗中的“龙池柳色雨中深”是对春天景色的描绘。
    答案: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生机,但更加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命运。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而少有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