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其三 秋》

时间: 2025-01-27 03:46:12

霜老空林,霞烧远岫。

井梧摇落西风骤。

东篱黄菊又堆金,当筵谁劝茱萸酒。

心较云闲,人如花瘦。

六铢衣薄凉初透。

小楼容易入深宵,薰炉倚暖香凝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老空林,霞烧远岫。
井梧摇落西风骤。
东篱黄菊又堆金,
当筵谁劝茱萸酒。
心较云闲,人如花瘦。
六铢衣薄凉初透。
小楼容易入深宵,
薰炉倚暖香凝袖。

白话文翻译:

霜降后,空旷的树林显得格外苍凉,远处的山峦被朝霞映照得绚丽多彩。秋风卷来,井边的梧桐树叶纷纷飘落。东边的篱笆旁,金黄的菊花又一次盛开,席间又有谁来劝我饮茱萸酒呢?我的心情比云彩还要悠闲,而我却似花儿般消瘦。薄薄的衣衫在初秋的凉意中显得有些寒冷。小楼里,夜深人静,香炉旁的暖香缭绕,让人不禁沉醉。

注释:

  • 霜老:霜降后,表示秋天的深沉与凋零。
  • 霞烧:形容朝霞如火焰般在远山上燃烧,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象。
  • 井梧:指井边的梧桐树,象征着秋天的寂静与落叶。
  • 堆金:菊花盛开,金黄的花朵如同堆积的黄金,寓意丰收与美好。
  • 茱萸酒:茱萸是秋天的象征,古时常用来酿酒,具有祈求健康长寿的意义。
  • 六铢衣:古代一种轻薄的衣服,暗示秋天的凉意。
  • 薰炉:香炉,用来熏香,营造出温暖而静谧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绶(约1642年-约1715年),字子华,号双溪,清代诗人,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创作背景:

《踏莎行·其三 秋》创作于清代,正值中秋时节,诗人借助自然景色描绘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反映出对秋天的感慨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秋天的深沉与孤独。首联“霜老空林,霞烧远岫”以霜与霞的对比,引出秋天的景象,霜的凋零与霞的绚烂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接着“井梧摇落西风骤”以动态描写,展现出秋风的急促与萧瑟,给人一种紧迫感。

“东篱黄菊又堆金”的描写,体现了秋天的丰收与美丽,却又在“当筵谁劝茱萸酒”中流露出一种孤独感,似乎在感叹友情的缺失与生命的无常。最后几句以“心较云闲,人如花瘦”点明了内心的感受,既有闲适又有忧伤,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细腻,既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又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哲理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老空林:霜降后,树林显得空旷,传达出一种凋零的感觉。
  • 霞烧远岫:远山在晨曦的映衬下显得绚丽,象征着生命的美好瞬间。
  • 井梧摇落西风骤:井边的梧桐被秋风吹落,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 东篱黄菊又堆金:菊花的盛开象征着丰收与美好,映衬出秋的富饶。
  • 当筵谁劝茱萸酒:酒席上无人劝酒,反映出孤独与思考。
  • 心较云闲,人如花瘦:心境宁静而身体却消瘦,表达内心的矛盾感。
  • 六铢衣薄凉初透:衣服轻薄,感受到初秋的凉意,渲染出冷清的氛围。
  • 小楼容易入深宵,薰炉倚暖香凝袖:夜深人静,香气缭绕,营造出温暖而惬意的环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人情,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描写与人的情感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美好的思考,既有对秋天的感慨,也有对人情冷暖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凋零与孤独。
  • :代表美好与短暂的生命。
  • 黄菊:象征着节令的变化与丰收。
  • 茱萸酒:寓意着友情与对健康的祝愿。
  • 薰炉:象征温暖的环境与心灵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老空林”中的“霜”代表了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当筵谁劝茱萸酒”中“茱萸酒”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家庭 D. 事业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
    A. 霜与霞 B. 菊花与酒 C. 六铢衣与薰炉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C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袁绶《踏莎行·其三 秋》与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诗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袁绶更注重内心感受,而陆游则表现出对家国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