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中州相国寺传信陵君故宅,和小苏潭集中韵》
时间: 2025-02-04 15:38:31意思解释
念奴娇 中州相国寺传信陵君故宅,和小苏潭集中韵
原文展示
西园公子,恁才名绝代,偏遭时忌。
一击泰军纷解甲,同气情怀难已。
关上鸡鸣,楼头客醉,碌碌谁能尔。
史公佳传,千秋犹记名字。
谁料草没鸿池,雪残兔苑,销尽王侯气。
往日风流都歇绝,折戟沉沙难洗。
竹院晨钟,松林夕梵,久忘烽烟紫。
夷门何处,缁尘滚滚东起。
白话文翻译
西园的公子,你的才华和名声是绝世无双的,偏偏遭遇了时代的忌惮。
一声号令,泰军纷纷解甲,然而同胞的情怀却难以抹去。
关口传来鸡鸣,楼头的客人醉倒,碌碌无为的人又有谁呢?
史公的佳作,千秋之后仍然铭记你的名字。
谁能想到,草木已没于鸿池,雪花飞残于兔苑,王侯的气派尽皆消散。
往日的风流韵事都已消逝,折戟沉沙的历史难以平复。
竹院的晨钟,松林的夕阳,久已忘却了烽烟与紫色的忧愁。
夷门何在,尘世的喧嚣滚滚东起。
注释
- 西园公子:指的是才华出众的人,特指信陵君。
- 泰军:指强大的敌军。
- 碌碌:形容平庸无为。
- 史公:指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 鸿池、兔苑:古代的名胜之地,象征荣耀的过去。
- 折戟沉沙:比喻失败的战斗和历史的沉重。
- 缁尘:尘世的喧嚣,指繁华与世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绍本(约1686-1756),字用之,号湖山,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
创作背景:诗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尤其是对信陵君的怀念,表现了对英雄人物在历史洪流中遭遇的唏嘘。
诗歌鉴赏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信陵君的崇敬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开篇用“西园公子”引入信陵君,强调其才华和名声绝世,却不得志,体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的无奈。接着,诗人用“鸡鸣”“醉客”等意象,传达出一种对过往风光的怀念与惋惜。最后,诗中对“竹院晨钟,松林夕梵”的描绘,带有一丝禅意,似乎在告诫人们要超越世俗的纷扰,追寻内心的宁静与安详。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慨,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体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西园公子,恁才名绝代,偏遭时忌:描述信陵君的卓越才华,遭受时代的误解。
- 一击泰军纷解甲,同气情怀难已:表述他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与情感的深厚。
- 关上鸡鸣,楼头客醉,碌碌谁能尔:描绘社会的平庸与无为,反衬信陵君的卓越。
- 史公佳传,千秋犹记名字:强调历史对信陵君的肯定与铭记。
- 谁料草没鸿池,雪残兔苑,销尽王侯气:表现过去荣光的消逝,历史的无情。
- 往日风流都歇绝,折戟沉沙难洗:对历史悲剧的无奈与惋惜。
- 竹院晨钟,松林夕梵,久忘烽烟紫:渲染一种超脱的心境,追求内心的宁静。
- 夷门何处,缁尘滚滚东起:结尾对繁华世俗的感慨,反思历史与人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与个人命运相互映照,增强表达效果。
- 对仗:全诗多处采用对仗,增强音乐感与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信陵君的怀念,表现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传达出英雄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与无奈,强调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 西园、公子:象征英雄与才华。
- 泰军、解甲:表现战争与英雄主义。
- 竹院、松林:自然意象,象征宁静与超脱。
- 缁尘:喧嚣的世俗,反映历史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西园公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司马迁
B. 信陵君
C. 李白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折戟沉沙”意指什么?
A. 战争的失败
B. 生活的困境
C. 自然的变迁
答案:A -
“竹院晨钟,松林夕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宁静的追求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叶绍本《念奴娇》与杜甫《春望》:两者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但叶的侧重点在个人命运与英雄的孤独,杜甫则更多关注国家的兴亡与百姓的苦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