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桂魄澄辉》
时间: 2025-01-27 03:37:08意思解释
念奴娇·桂魄澄辉
作者: 窃杯女子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桂魄澄辉,禁城内万盏花灯罗列。
无限佳人穿绣径,几多妖艳奇绝。
凤烛交光,银灯相射,奏箫韶初歇。
鸣鞘响处,万民瞻仰宫阙。
妾自闺门给假,与夫携手,共赏元宵节。
误到玉皇金殿砌,赐酒金杯满设。
量窄从来,红凝粉面,尊见无凭说。
假王金盏,免公婆责罚臣妾。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禁城内无数花灯整齐地排列着。
无数美女穿梭在绣花的小路上,个个妖艳绝伦。
凤形的烛光交替辉映,银色的灯光相互照射,刚刚停止的箫声如韶乐回荡。
在鸣鞘的声音中,万民仰望着宫阙。
我从闺房中出来,假装出去,与丈夫携手,共同欣赏元宵的盛景。
不小心来到了玉皇大帝的金殿里,得到了满满的金杯美酒。
我的身量本就娇小,脸上涂抹着红粉,无法分辨自己是不是在说谎。
假借王公的金盏,可以免去婆婆对我的责罚。
注释:
- 桂魄: 指月亮,桂指桂树,魄指月光。
- 禁城: 指皇宫,皇帝的居所。
- 箫韶: 古代乐曲名,指美好的音乐。
- 鸣鞘: 指剑鞘发出的声音,暗示即将出战或有动静。
- 妾自闺门给假: 妾从闺房中出来,假装出门。
- 金殿: 指天庭或神明的殿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窃杯女子,宋代女诗人,因其作品多描写女性情感和生活而受到关注。她的作品常常融入细腻的情感与社会观察,风格婉约而富有深意。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宵佳节,表现了节日的热闹和女性的柔美,以及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对于自由与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念奴娇·桂魄澄辉》是一首展现元宵佳节灯火辉煌盛景和女性内心情感的诗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节日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的“桂魄澄辉”设定了一个清晰而美丽的场景,紧接着描绘了禁城内万盏花灯的辉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诗中穿插了对佳人们的描写,增强了节日的氛围,体现了女性在节日中绽放的美丽与自信。特别是“与夫携手,共赏元宵节”,表现了爱情的甜蜜和生活的温馨。
此外,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误到玉皇金殿砌”这一情节,表现了女性的无奈和对自由的追求,而“假王金盏,免公婆责罚臣妾”则反映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面临的压迫与责任。整首诗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不失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魄澄辉: 月光明亮清澈,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禁城内万盏花灯罗列: 宫廷内灯火通明,象征着节日的热闹。
- 无限佳人穿绣径: 描绘了众多美丽的女子,展示了女性的多姿多彩。
- 几多妖艳奇绝: 赞美她们的美丽与独特,增强诗的感性。
- 凤烛交光: 交相辉映的烛光,增添了节日的喜庆。
- 银灯相射: 银色的灯光闪烁,形成了美丽的光影效果。
- 奏箫韶初歇: 表达了音乐的悠扬与节日的氛围。
- 鸣鞘响处: 传达了宫廷内的安静与肃穆。
- 万民瞻仰宫阙: 描绘了民众对皇宫的敬仰与渴望。
- 妾自闺门给假: 描述女性的出门,暗含对自由的渴望。
- 与夫携手,共赏元宵节: 表达了夫妻间的和谐美满。
- 误到玉皇金殿砌: 体现了女性的无奈与对权力的渴望。
- 赐酒金杯满设: 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量窄从来,红凝粉面: 描述女性的娇小与妆容,体现出女性的细腻。
- 尊见无凭说: 表达了对爱情与生活的真实感受。
- 假王金盏,免公婆责罚臣妾: 反映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
修辞手法:
- 比喻: “桂魄”比喻月亮,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对仗: “凤烛交光,银灯相射”展现了诗的工整。
- 拟人: “鸣鞘响处”赋予了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与责任,充满了对自由与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魄: 象征月亮,代表着清澈、宁静。
- 花灯: 象征节日的繁荣与热闹。
- 佳人: 代表美丽与青春,体现了女性的魅力。
- 金杯: 象征着富贵与享乐,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桂魄”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太阳
C. 星星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
“妾自闺门给假”这句表达了什么? A. 女性的自由
B. 女性的压迫
C. 女性的奋斗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 体现了对月亮的赞美,与《念奴娇·桂魄澄辉》同样关注月亮的意象,但《水调歌头》更注重哲理思考。
- 《如梦令》: 李清照的作品同样描写女性的情感,但更加细腻,反映出女性内心的复杂情感。
参考资料:
- 相关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文观止》
-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
这些参考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