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逭暑焦山自然庵,为庵主六公题如此江山图,用东坡赤壁韵》
时间: 2025-01-27 03:32: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埋浪打,想髯翁当日吟边风物。问讯江山无恙否,目断岩岩苍壁。断续惊涛,联翩游屐,好句留冰雪。焦仙醒未,为予唤起英杰。最是枨触愁心,禅天梵放,云外清笳发。扑地苍烟飞不起,海气浮空明灭。秋色西来,中原北望,天远青如发。孤光不改,多情祇有圆月。
白话文翻译:
云雾缭绕,波浪拍打着岸边,想象当年那位白须老者吟诵诗歌时的风物情景。我不禁想问:江山是否安好?目光所及,岩壁苍翠,层层叠叠。惊涛拍岸,脚步轻盈,留下的佳句仿佛在冰雪中闪耀。焦仙是否还未醒来?请你唤醒那些英杰。最让我心愁的,是那枨树触动我的心情,禅意在空中飘荡,云外传来的清笳声。扑面而来的苍烟无法飞起,海气在空中明暗交错。秋色从西方而来,我在中原北望,远空如青丝般细腻。孤独的月光不曾改变,多情的只有那圆月。
注释:
- 髯翁:指白须老者,常用以表达人们对古人或智者的敬仰。
- 岩岩苍壁:形容岩石高耸,色泽苍翠。
- 焦仙:传说中的人物,可能指道教中的焦裕禄。
- 禅天梵放:形容禅宗的意境和气氛。
- 清笳:一种乐器,常常与悠远的意境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鹏运,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以其诗词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风格隽永。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对焦山自然庵的游历之际,受东坡赤壁韵的启发,结合了对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观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首《念奴娇》以清新的自然景观和深邃的历史思考为背景,构建了一幅壮丽的江山图。开篇以“云埋浪打”引入,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朦胧的境地,接着通过“想髯翁当日吟边风物”引发对历史的回忆与思考。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勾勒出一幅历史长河中的人文景观。
诗中多次提及“江山”、“苍壁”、“英杰”,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追思,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尤其在“最是枨触愁心,禅天梵放,云外清笳发”一句中,诗人通过禅意与音乐的结合,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感,显示出诗人的高远志向与内心的挣扎。
整首诗在结构上松散却有序,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最终与孤月的情感共鸣,展现诗人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孤独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埋浪打:描述自然的景象,云与浪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想髯翁当日吟边风物:引入历史人物,表现对过往的追忆。
- 问讯江山无恙否:关心国家的安危,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 目断岩岩苍壁:描绘山的雄伟,表现出一种宏伟的气势。
- 断续惊涛,联翩游屐:以波涛的起伏和轻盈的步伐,展现出动静结合的美感。
- 好句留冰雪:留下美好的诗句,象征永恒。
- 焦仙醒未,为予唤起英杰:呼唤历史上的英杰,体现对英雄人物的渴望。
- 最是枨触愁心: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思考。
- 禅天梵放,云外清笳发:表现禅意与音乐的结合,传达高远的情感。
- 扑地苍烟飞不起:苍烟无法飞起,象征难以摆脱的烦恼。
- 海气浮空明灭:描绘海气的变化,象征人生的无常。
- 秋色西来,中原北望:描绘秋天的景色,引发思乡之情。
- 天远青如发:天的色彩如同青丝般细腻,充满诗意。
- 孤光不改,多情祇有圆月:孤独的月光不曾改变,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远青如发”,将天空比作青丝,生动形象。
- 拟人:如“扑地苍烟飞不起”,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断续惊涛,联翩游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对江山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浪:象征自然的变幻与生命的无常。
- 髯翁:代表历史人物的智慧与情感。
- 焦仙:象征理想与追求的力量。
- 秋色:象征时光的流逝与思乡之情。
- 圆月:象征孤独与圆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埋浪打”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静谧的湖面
b) 波涛汹涌的海面
c) 茂密的森林
d) 苍翠的山脉 -
“髯翁”所指为何? a) 诗人自己
b) 历史人物
c) 自然景观
d) 传说中的神仙 -
诗中提到的“焦仙”主要象征什么? a) 理想与追求
b) 历史人物
c) 自然景观
d) 诗人的忧虑
答案:
- b) 波涛汹涌的海面
- b) 历史人物
- a) 理想与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王鹏运的《念奴娇》与苏轼的《赤壁赋》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与历史的思考。王鹏运更注重于情感的细腻表达,而苏轼则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与哲理的探讨。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歌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