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鲁山正字社日同游西湖》

时间: 2025-01-11 16:45:32

昔在儿童岁,湖山入眼新。

只今馀白发,何以报青春。

日暖繁游子,年丰乐社神。

诸公勤载酒,四事每参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陈鲁山正字社日同游西湖 曾几 〔宋代〕

昔在儿童岁,湖山入眼新。 只今馀白发,何以报青春。 日暖繁游子,年丰乐社神。 诸公勤载酒,四事每参辰。

白话文翻译:

在童年时期,西湖的山光水色映入眼帘,新鲜而美丽。 如今只剩下满头白发,如何回报那逝去的青春年华。 阳光温暖,游人众多,年成丰收,社神也感到快乐。 各位朋友频繁地带着酒来,四季的聚会常常如参辰般准时。

注释:

  • 次韵:按照别人诗的韵脚作诗。
  • 陈鲁山:可能是诗人的朋友,具体生平不详。
  • 正字:官名,负责校正文字。
  • 社日:古代祭祀社神的日子,通常在春分或秋分。
  • 湖山:指西湖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
  • 馀白发:指诗人自己,暗示年老。
  • 繁游子:指众多的游客。
  • 乐社神:社神感到快乐,因为丰收和人们的欢乐。
  • 四事:指四季。
  • 参辰:古代星宿名,这里比喻时间的准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与朋友陈鲁山同游西湖时所作,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社日,即祭祀社神的日子,与朋友陈鲁山同游西湖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比童年时的西湖和新老交替的自己,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童年时的西湖和新老交替的自己,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昔在儿童岁,湖山入眼新”描绘了童年时西湖的美丽,而“只今馀白发,何以报青春”则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无奈和感慨。后两句“日暖繁游子,年丰乐社神”描绘了社日的欢乐气氛,而“诸公勤载酒,四事每参辰”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频繁聚会的期待。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在儿童岁,湖山入眼新”:回忆童年时,西湖的山光水色给人新鲜感。
  2. “只今馀白发,何以报青春”:现在只剩下白发,如何回报逝去的青春。
  3. “日暖繁游子,年丰乐社神”:阳光温暖,游客众多,丰收年景,社神也感到快乐。
  4. “诸公勤载酒,四事每参辰”:朋友们频繁地带着酒来,四季的聚会常常如参辰般准时。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童年与现在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逝去。
  • 拟人:将社神拟人化,使其具有情感,感到快乐。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昔在儿童岁,湖山入眼新”与“只今馀白发,何以报青春”。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对比童年时的西湖和新老交替的自己,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频繁聚会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山:指西湖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象征美丽和新鲜。
  • 白发:象征年老和时间的流逝。
  • 游子:指游客,象征热闹和欢乐。
  • 社神:象征丰收和人们的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昔在儿童岁,湖山入眼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童年的怀念 B. 对西湖的赞美 C. 对青春的感慨 D. 对友情的珍视

  2. “只今馀白发,何以报青春”中的“馀白发”指的是什么? A. 诗人自己 B. 朋友陈鲁山 C. 社神 D. 游客

  3. 诗中“诸公勤载酒,四事每参辰”表达了什么? A. 对友情的珍视 B. 对酒的热爱 C. 对四季的期待 D. 对社神的敬仰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描绘西湖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杨万里《小池》:通过描绘小池边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曾几《次韵陈鲁山正字社日同游西湖》:两者都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苏轼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而曾几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几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西湖梦寻》:关于西湖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帮助理解诗中的西湖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