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时间: 2025-01-27 03:20: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锦城城北,有平湖仿佛西湖西畔。载酒郊坰修禊事,雅称兰舟同泛。麦垄黄轻,桤林绿重,莫厌春光晚。棹歌声发,飞来鸥鹭惊散。好是水涨弥漫,山围周匝,不尽青青岸。除却钱塘门外见,只说此间奇观。句引游人,追陪佳客,三载成留恋。古今陈迹,从教分付弦管。
白话文翻译
北边的锦城,仿佛西湖西岸有一片平静的湖泊。我们携酒在郊外祭祀,雅称这兰舟共泛湖上。麦田金黄,桤树林绿意浓重,春光虽晚却令人不厌。划桨时的歌声响起,飞来的鸥鸟和白鹭惊慌地散去。此处的水涨得弥漫,群山环绕着,岸边的青翠无限。除了钱塘江外所见的景色,这里便是最美的奇观。诗句吸引游人,陪伴着佳客,三年来让我留恋不已。古今的遗迹,皆由此曲传达。
注释
- 修禊: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通常是在春天举行,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兰舟:指的是一种轻便的小船,常用于游玩。
- 棹歌:划船时所唱的歌。
- 弦管:指乐器,古人常用乐器伴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京镗,宋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多以清新、婉约著称,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念奴娇》写于作者在锦城游玩时,受周围优美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相聚的珍惜。
诗歌鉴赏
整首《念奴娇》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郊游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人文的气息。开篇以“锦城城北”的地理位置引入,给人一种亲切、熟悉的感觉,紧接着描绘湖面如镜,春意盎然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诗中提到的“载酒郊坰修禊事”,不仅表明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玩的快乐,更展现了古人重视春日祭祀的文化传统。
“麦垄黄轻,桤林绿重”一句,用色彩鲜明的对比,描绘了春天的丰收与生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色彩的敏锐捕捉。随着“棹歌声发,飞来鸥鹭惊散”的描写,诗中动静结合,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片美景的留恋与感叹,强调了水涨山环的壮丽景致,是独特的奇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友谊的热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锦城城北,有平湖仿佛西湖西畔:通过地理位置的描述,引出湖泊的美丽,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载酒郊坰修禊事,雅称兰舟同泛:描述与友人一起游玩的情景,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欢愉。
- 麦垄黄轻,桤林绿重,莫厌春光晚:用色彩对比强调春天的生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 棹歌声发,飞来鸥鹭惊散:动静结合,描绘了友人划船时的欢声笑语与自然的互动。
- 好是水涨弥漫,山围周匝,不尽青青岸:描写水涨而景色更加迷人,形成环绕的美景。
- 除却钱塘门外见,只说此间奇观:强调自己所处之地的独特与美丽,超越了其他地方。
- 句引游人,追陪佳客,三载成留恋: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珍惜与寄托。
- 古今陈迹,从教分付弦管:古今文化的传承与乐器的伴奏,突显诗的艺术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平湖比作西湖,增强景色的美感。
- 对仗:如“麦垄黄轻,桤林绿重”,形成和谐美感。
- 拟人:描述鸥鹭飞散,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友人相聚的珍惜,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平湖:象征宁静与和谐。
- 兰舟:代表友谊与欢聚。
- 麦垄:象征丰收与希望。
- 鸥鹭:象征自由与自然的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美
- B. 友情
- C. 生活哲理
- D. 以上皆是
-
“棹歌声发”中的“棹”指什么?
- A. 船
- B. 划桨
- C. 歌声
- D. 水
-
诗中提到的“兰舟”最能代表什么?
- A. 船的类型
- B. 人际关系
- C. 自然景色
- D. 祭祀活动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是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历史情感,苏轼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而京镗则更侧重于当下的美好与友谊。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