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镜》
时间: 2025-01-27 04:58:58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对镜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镜中衰颜失敷腴,
绿鬓已作霜蓬枯。
两肩耸耸似山字,
曳杖更有蛮童扶。
自惊何以致此老,
亟欲修敬问起居。
徐徐熟视乃大笑,
但记昔我忘今吾。
今吾虽惫颇神王,
飞可正可折简呼。
远游纵未从溪父,
醉眼犹能隘具区。
白话文翻译:
在镜中看到衰老的面容,已经失去了往日的丰腴;
青丝已经变成了霜白的枯蓬。
两肩耸立,像山字一样,
拄着拐杖,还有小童扶持。
我惊奇自己为何会变得如此老态,
急于修整心情,想询问起居。
慢慢仔细看自己,不由得大笑,
只记得昔日的我,却忘了如今的我。
如今我虽然疲惫,但精神尚可,
飞扬的心情可以调正,随意呼唤。
即使远游未必能寻到溪边的父亲,
醉眼仍然能够清晰地看见世界。
注释:
- 衰颜:衰老的面容。
- 敷腴:形容身材丰腴,健康的样子。
- 绿鬓:年轻时的青丝。
- 霜蓬:比喻衰老时的白发。
- 曳杖:拄着拐杖。
- 蛮童:指地方的小孩。
- 起居:日常生活。
- 徐徐:慢慢地。
- 隘具区:指能够清晰地看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他一生经历了南宋与金朝的战争,热爱祖国,作品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的身世感慨。他的诗风质朴,情感真挚,尤其以词和诗而闻名。
创作背景:
《对镜》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衰老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怀念。诗中通过自我审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与自我调侃,展示了诗人在衰老之后仍然保持的乐观态度。
诗歌鉴赏:
《对镜》是一首充满自省与哲理的诗,诗人通过镜子中的倒影,直面自己衰老的现实,抒发了对过往青春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在这首诗中,陆游不仅表达了对自己身躯的无情审视,还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开篇便以“镜中衰颜”点出主题,揭示了时间无情地侵蚀了人的容颜,随之而来的“绿鬓已作霜蓬枯”则更是强调了衰老的过程。诗中“自惊何以致此老”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变化的惊讶与不解,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反思。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亟欲修敬问起居”,显露出他对生活的珍视,尽管已是年迈之躯,但仍希望能保持一份精神上的清醒与自省。最后几句则通过“醉眼犹能隘具区”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尽管身躯衰老,内心却依然充满活力和希望。这种对比使整首诗不仅是对衰老的感慨,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坚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镜中衰颜失敷腴:在镜子中看到自己衰老的面容,失去了过去的丰腴。
- 绿鬓已作霜蓬枯:年轻时的青丝已经变成白发,像干枯的蓬草。
- 两肩耸耸似山字:双肩微微耸起,像个山字,形象地描绘出老态。
- 曳杖更有蛮童扶:拄着拐杖,身边还有小童在扶持。
- 自惊何以致此老:自己惊讶为何会变得如此老。
- 亟欲修敬问起居:急于整理心情,想要询问日常生活。
- 徐徐熟视乃大笑:慢慢地仔细看自己,不由得大笑。
- 但记昔我忘今吾:只记得过去的我,却忘了现在的我。
- 今吾虽惫颇神王:如今我虽然疲惫,但精神仍可。
- 飞可正可折简呼:心情飞扬、可调正,随意呼唤。
- 远游纵未从溪父:即使远游未必能找到溪边的父亲。
- 醉眼犹能隘具区:醉眼仍然能清晰地看见世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鬓已作霜蓬”,形象地表述了白发的状态。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如“自惊何以致此老,亟欲修敬问起居”。
- 排比:诗中通过排比的结构,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感慨与对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他在衰老中仍保持的乐观态度,以及对过往的怀念,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珍贵。
意象分析:
- 镜子:象征自我反思与内心的审视。
- 白发:代表衰老与时间的无情。
- 拐杖:象征衰老的无奈与对生活的依赖。
- 蛮童:代表生命的延续与年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绿鬓”指的是: A. 青春的容颜
B. 衰老的状态
C. 白发 -
诗人通过“徐徐熟视乃大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自嘲与释然
C. 愤怒 -
诗的最后一句“醉眼犹能隘具区”意味着: A. 眼睛模糊
B. 依然清晰
C. 无法看到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比较:两首诗都涉及对时间与生命的反思,但陆游更侧重于自我审视与乐观态度,而杜甫则更多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