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用前韵并寄)》
时间: 2025-04-26 22:59:44意思解释
满庭芳(用前韵并寄)
作者: 吴儆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水满池塘,莺啼杨柳,燕忙知为泥融。桃花流水,竹外小桥通。又是一春憔悴,摘残英绕遍芳丛。长安远,平芜尽处,叠叠但云峰。西湖,行乐处,牙樯漾鹢,锦帐翻红。想年时桃李,应已成空。欲写相思寄与,云天阔难觅征鸿。空凝想,时时残梦,依约上阳钟。
白话文翻译:
水已经满满地填满了池塘,黄莺在杨柳枝头啼叫,燕子忙着为泥土的融化而忙碌。桃花伴着流水,竹林外的小桥通向哪里。又是一年春天,令人憔悴,采摘下的残花环绕在芳香的丛中。长安遥远,在平坦的芜田尽头,重重叠叠的云峰耸立。西湖是游乐的地方,船桨轻轻荡漾,锦帐红色翻飞。我想起往年桃李争艳的情景,恐怕早已成了空谈。想要把相思寄托给远方的云天,却难以找到征鸿的踪影。空凝望,时时陷入残梦,仿佛听见阳钟的悠扬声响。
注释:
- 水满池塘: 池塘的水满溢,象征春天的生机。
- 莺啼杨柳: 黄莺啼叫,描绘春日的欢快气氛。
- 燕忙知为泥融: 燕子忙于筑巢,暗示春天的来临。
- 憔悴: 形容心情或容貌因思念而显得憔悴。
- 长安远: 长安指的是唐朝的都城,象征着远方的思念。
- 征鸿: 指的是远行的鸿雁,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儆,宋代词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文化繁荣的时代,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句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春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背景中可能隐含着对故乡、友人的怀念之情。
诗歌鉴赏:
《满庭芳》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春天的气息和对往事的深切怀念。诗中的意象如“水满池塘”、“莺啼杨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生动地描绘出春日的自然景象。同时,诗人又通过“长安远”、“空凝想”等句子,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去的追思。诗中对比鲜明,春天的繁盛与心中的淡淡哀愁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使整首词不仅富有春日的景色,还蕴含了深沉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满池塘,莺啼杨柳,燕忙知为泥融。”: 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充满生机。
- “桃花流水,竹外小桥通。”: 进一步描绘春景,表达了自然的和谐美。
- “又是一春憔悴,摘残英绕遍芳丛。”: 反映了诗人因思念而愁苦的心情。
- “长安远,平芜尽处,叠叠但云峰。”: 表达对远方的怀念与追思。
- “西湖,行乐处,牙樯漾鹢,锦帐翻红。”: 描绘游乐的场景,暗示过往的快乐。
- “想年时桃李,应已成空。”: 想起往年繁盛的时光,却已不再。
- “欲写相思寄与,云天阔难觅征鸿。”: 诗人想将思念寄托,但无处可寄。
- “空凝想,时时残梦,依约上阳钟。”: 最后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的无尽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 “桃花流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拟人: “莺啼杨柳”,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 结构工整,增强音韵美。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春天的美好与对往事的追思,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和过往的深切怀念,情感基调既有春日的生机,又有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 水: 代表生机与流动,象征时间的流逝。
- 莺、燕: 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桃花: 代表美好的时光与青春。
- 云天: 象征远方与思念的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象中,哪种鸟在啼叫?
- A. 燕子
- B. 黄莺
- C. 乌鸦
-
“长安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征鸿”代表什么?
- A. 远行的鸿雁
- B. 美好的愿望
-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比较吴儆的《满庭芳》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但吴儆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思念的交织,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