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遣怀次玉田韵》
时间: 2025-02-04 16:11: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野云飞,孤灯梦冷,瘗愁无处。
螺杯漫举,惆怅难寻醉乡路。
经年索寞诗心老,翠竹下空招旧雨。
对凄凄帘影,星稀月朗,恍闻人语。
幽绪,嗟迟暮。羡芦荻萧萧,尚眠秋鹭。
平生困旅,懒吟谁谓荼苦。
断笺零草都休问,问紫玉轻烟散否。
小院外素梅开,香绕深潭远树。
白话文翻译
在四野的天空中,云朵飘飞,孤独的灯光映照着冷清的梦,心中的忧愁无处安放。手中的螺杯随意举起,却难以寻找到醉乡的路。经过多年孤寂,诗人的心灵已然老去,翠竹下空空如也,只能招唤着旧日的细雨。对着凄凉的帘影,星星稀少,月光明亮,恍惚间似乎听到了人声。幽幽的情绪,让我感慨时光的流逝。羡慕那芦荻在秋风中轻轻摇曳,仍然栖息着的秋鹭。平生旅途艰辛,懒得吟唱,谁又能说那荼蘼花是苦的呢?手中那断断续续的纸和零散的草稿无须再问,问问那紫玉般的轻烟是否散去。小院外的素梅开花,香气缭绕着深潭和远处的树木。
注释
- 瘗愁:埋藏忧愁,形容忧愁无处安放。
- 螺杯:螺形的酒杯,象征饮酒和放松。
- 翠竹:绿竹,象征自然与宁静。
- 招旧雨:招呼过去的雨,暗示对往昔的怀念。
- 凄凄帘影:形容窗帘的影子,渗透出孤独和凄凉。
- 羡芦荻:羡慕芦苇,表现对自然的向往。
- 荼苦:荼蘼花,常用来比喻苦涩的事情。
- 紫玉轻烟:比喻轻柔的烟雾,象征虚无和缥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熊盛元,现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写景见长,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风格清新而细腻。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和对往昔的感怀,反映了诗人对孤独与时间流逝的敏感。
诗歌鉴赏
《月下笛 遣怀次玉田韵》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孤独与怀旧的情绪。开篇即以“孤灯梦冷”点明了夜晚的寂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接着,诗人借用“螺杯漫举”,象征着面对孤独时的无奈与迷茫,试图通过饮酒寻求片刻的解脱。然而,岁月的流逝让诗人感到诗心已老,无法再找到昔日的那份激情与醉意。
在“对凄凄帘影,星稀月朗”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孤寂的氛围。星星的稀疏与明亮的月光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映衬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尤其是“恍闻人语”,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念和对往昔的回忆。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生命的思考,羡慕“芦荻萧萧”的自然之美,既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也隐含了对生活的释然。最后几句通过“素梅开,香绕深潭远树”回归自然,给人以希望与宁静,仿佛在告诉人们,即使生命中有苦涩与孤独,依然可以在自然中寻找到一丝慰藉与美好。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四野云飞,孤灯梦冷,瘗愁无处。”:描绘空旷的四周和孤独的环境,表达内心的忧愁无处安放。
- “螺杯漫举,惆怅难寻醉乡路。”:饮酒却无法找到忘忧的路,表现内心的失落。
- “经年索寞诗心老,翠竹下空招旧雨。”:经历岁月的孤独使得诗人心灵老去,试图招唤过去的记忆。
- “对凄凄帘影,星稀月朗,恍闻人语。”:在凄凉的环境中,偶然听到人声,增添了孤独感。
- “幽绪,嗟迟暮。”:感叹时光流逝,内心的幽怨加深。
- “羡芦荻萧萧,尚眠秋鹭。”:羡慕自然的宁静与自由,反映对生活的向往。
- “平生困旅,懒吟谁谓荼苦。”:自嘲一生的艰难旅途,反思生活的苦涩。
- “断笺零草都休问,问紫玉轻烟散否。”: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往昔的淡淡追问。
- “小院外素梅开,香绕深潭远树。”:结尾回归自然,表达希望与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螺杯”象征饮酒的沉醉与放松。
- 拟人:“恍闻人语”使自然景象带有人情味,增添诗意。
- 对仗:“星稀月朗”形成声韵的和谐,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主题围绕孤独、怀旧和对生命的思考展开,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表现内心情感的波动,最终在自然中寻找到一丝慰藉与希望。
意象分析
- 云飞:象征流逝的时间与变幻的心情。
- 孤灯:象征孤独与思念。
- 翠竹:象征宁静与希望。
- 芦荻:象征自然的美好与自由。
- 素梅:象征生命的坚韧与淡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兴奋
-
“羡芦荻萧萧”中的“芦荻”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苦涩
- B. 自然的宁静
- C. 诗人的内心
-
诗的最后一句“香绕深潭远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往昔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 vs 《月下笛 遣怀次玉田韵》:
- 两者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但杜甫的作品更为直接而感伤,而熊盛元则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出更多的哲理与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现代诗歌鉴赏》
- 《熊盛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