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题无弦琴谱后,用山中白云寄仇山村韵》
时间: 2025-04-27 06:04: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下笛
水玉调弦,金渊照影,抱琴呼友。放歌皓首。怕冰蟾笑孤瘦。湖山清响依然在,问莺燕今犹是否。便龟池送老,龙唇写韵,长啸挥手。归后。停云旧。道误拟陶潜,映门无柳。烟波自有。钓徒添个閒叟。江关不为悲摇落,赋哀怨兰成恨久。试徽外断肠声,如见觥船泛酒。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我调动琴弦,金色的水波中倒映着影子,抱着琴呼唤朋友。放声高歌,尽管我已是白发苍苍,唯恐那冰冷的月亮嘲笑我的孤独瘦弱。湖山的清响依旧在,想问春莺和燕子如今是否还在。于是,我在龟池边送别年老的朋友,龙唇似乎在谱写诗篇,长啸着挥手告别。归来时,停驻在旧云之中,想起陶渊明的志向,却发现门前已无柳影。烟波中自然有钓鱼人,增添了一位悠闲的老者。江边的关口不再为悲伤而摇落,悲哀的情感已化为对兰花的怨恨。试想在徽州以外的断肠声,仿佛看到觥船在水面上漂浮,饮酒作乐。
注释:
- 水玉:指清澈的水,形容水的美丽。
- 金渊:金色的水波,形容水面如金的光泽。
- 冰蟾:指月亮,因月亮的形状像蟾蜍,且月光寒冷。
- 龟池:可能指一个有名的池塘,象征长寿。
- 龙唇:指诗歌的声音或韵律。
- 陶潜: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诗人,以隐逸生活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岸登,清代诗人,对山水田园诗有独特的见解,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诗作于月下,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夜晚思友怀旧的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月下笛》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情感的诗歌,诗人在月下独自弹琴,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孤独。开篇以“水玉调弦,金渊照影”描绘出明月下的清幽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夜晚画面。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呼唤及对孤独的恐惧,尤其是“怕冰蟾笑孤瘦”一句,透出一种对外界冷漠的敏感和自我内心的脆弱。诗中提到的“湖山清响依然在”,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思考,尽管时光流逝,自然依旧存在。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个人感情的进一步探讨,提及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结尾处的“试徽外断肠声,如见觥船泛酒”,则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欢聚离散的感慨。整首诗情感丰沛,意象丰富,展现了清代诗人的独特风采和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玉调弦:描绘了琴声与水波相互映衬的美景。
- 金渊照影:水面的光辉映照出影子,传达出一种静谧感。
- 抱琴呼友:表现出对朋友的思念。
- 放歌皓首:尽管年老,仍坚持放声歌唱,彰显对生活的热爱。
- 怕冰蟾笑孤瘦:透露出对孤独的恐惧。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蟾”比喻月亮,富有形象感。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使诗句更加工整。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如“龙唇写韵”。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向往,对孤独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水:象征生命的流动和时间的无情。
- 月亮:常与孤独联系在一起,代表思念和忧愁。
- 琴:象征艺术与情感的表达。
- 龟池、龙唇:代表长寿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冰蟾”指代什么? A. 星星
B. 月亮
C. 太阳 -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如何表现? A. 忘记
B. 思念
C. 嫉妒 -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争斗
B. 孤独与友谊
C. 战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周岸登与陶渊明的诗作,均为山水田园诗,但周岸登更强调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隐逸生活的哲思。
参考资料:
- 相关书目:《清代诗人研究》、《古典诗词鉴赏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