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忆微之》
时间: 2025-01-11 07:49: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春忆微之
作者:白居易
昏昏老与病相和,
感物思君叹复歌。
声早鸡先知夜短,
色浓柳最占春多。
沙头雨染斑斑草,
水面风驱瑟瑟波。
可道眼前光景恶,
其如难见故人何。
白话文翻译
在昏昏欲睡的老年与病痛交织中,
我感受到万物而思念你,叹息着又唱起歌来。
清晨的鸡叫声早已告诉我夜晚已短,
柳树的颜色浓郁,最能代表春天的繁盛。
沙滩上雨水染湿了斑斑的草地,
水面上风吹起了瑟瑟的波纹。
眼前的景象虽然令人厌恶,
可与难见的老朋友相比,又何必计较呢?
注释
- 昏昏:指昏昏欲睡或心神恍惚的状态。
- 感物思君:感触到周围事物而思念君子,表达了思念的情感。
- 鸡先知夜短:鸡叫声早,反映出早春的时节,夜晚渐渐变短。
- 色浓柳:春天柳树的颜色鲜亮,象征春天的到来。
- 沙头雨染:沙滩上因为下雨而湿润,描绘了春雨带来的生机。
- 其如难见故人何:与老朋友难以相见的情形相比,眼前景象显得不值一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作品多涉及社会民生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早春忆微之》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身体虚弱之际,诗中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春天的感慨。此时的白居易已经历了诸多人生风雨,身体的病痛与心灵的孤独交织,使得他在春日的景色中,愈加思念那些远方的老友。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八句的结构,体现了白居易对春天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友情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白居易用“昏昏老与病相和”描绘了自己身处的状态,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他的老去与生病让他对生活的感触愈加敏感,尤其是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思念之情愈发显得浓烈。
“声早鸡先知夜短,色浓柳最占春多。”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早春的气息。鸡叫声的早起预示着夜晚的短暂,而柳树的颜色则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来临,也暗示着生命的延续。
接下来的两句“沙头雨染斑斑草,水面风驱瑟瑟波”,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两句“可道眼前光景恶,其如难见故人何”,将诗人的思念与眼前的景象相对比,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与无奈。尽管眼前的景象并不美好,但对老朋友的思念更加深重,使得这首诗在春日的美景中透出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昏昏老与病相和:描述诗人因年老体弱而感到的无力与恍惚。
- 感物思君叹复歌:因周围的事物而产生对友人的思念,感叹之余又唱起歌来。
- 声早鸡先知夜短:清晨的鸡叫声早已经告知了夜晚的结束,体现出春日的到来。
- 色浓柳最占春多:柳树的颜色鲜艳,象征春天的繁荣。
- 沙头雨染斑斑草:春雨染湿了沙滩上的草,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 水面风驱瑟瑟波:水面上风吹起波纹,增添了春天的动态美。
- 可道眼前光景恶:诗人感叹眼前的景象并不美好。
- 其如难见故人何:与老朋友难以相见的情形相比,眼前的恶劣景象显得微不足道。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鸡先知夜短”比喻春天的来临。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风驱瑟瑟波”,赋予风以动感。
- 对仗:上下句相互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白居易在春天时节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尽管周围的景象不尽如人意,但对友情的思念使他更加感受到生活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叫:象征清晨与时间的流逝。
- 柳树:代表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雨:象征春天的滋润与生命的复苏。
- 水波:象征春天的风情与动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季节是?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
“声早鸡先知夜短”中的“鸡”指的是什么?
A. 动物
B. 时间的象征
C. 食物
D. 花卉 -
诗中提到的“故人”是谁?
A. 亲人
B. 朋友
C. 同事
D. 陌生人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
- 《春望》(杜甫):描绘春天的景象与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两位诗人都在春天的描写中融入了个人情感,但白居易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与国家的命运。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