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毯》

时间: 2025-01-11 06:09:23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线毯
白居易 〔唐代〕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红线毯的制作过程与其华丽的效果。红线毯是用清水煮茧、拣选丝线、染色而成,红色比蓝色还艳丽,织成的毯子铺在披香殿上。披香殿宽广十丈,红线织成的毯子非常适合铺设。色彩鲜艳的丝线轻柔飘逸,花纹美丽而不沉重。美人踏上毯子,随着她的舞步,罗袜绣鞋都沉浸在其中。太原的毯子粗糙而坚硬,蜀地的褥子布薄而冷,不如这条毯子温暖柔软。每年十月,诗人都会来到宣州。宣城的太守亲自参与织造,夸耀自己能为臣尽力。即便是百人共同搬运,卷起来的线也厚重而多。宣城的太守是否知道,一丈的毯子需要千两丝线?大地并不知道寒冷的人需要温暖,却少夺去人们的衣物,作为大地的衣服。

注释

  • 红线毯:用红色丝线织成的毯子,象征美丽与温暖。
  • 择茧:选择蚕茧,提取丝线。
  • 缲丝:将丝线从茧中抽出来。
  • 拣丝练线:挑选丝线并进行纺织。
  • 披香殿:指一种华丽的殿宇,象征尊贵和美丽。
  • 美人蹋上:描写美人踏在毯子上,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
  • 太原毯:指太原地区的毯子,质地较粗。
  • 蜀都褥:指蜀地的褥子,薄而冷。
  • 宣城太守:指宣城的地方官,体现了地方治理和工艺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描写民生和社会问题。白居易强调诗歌应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是“古文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红线毯》创作于白居易任宣城太守期间,诗中反映了他对工艺品的欣赏,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怀。通过描写红线毯的温暖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寒冷人群的同情。

诗歌鉴赏

《红线毯》是一首兼具工艺描述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红线毯的制作过程,从选择蚕茧到染色,再到织造,体现了工艺的精细与美丽。诗的前半部分,尤其是对红线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色彩的对比(“红于蓝”),也暗示了生命的温暖和美好的愿望。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太原和蜀地的毯子,表达了对宣州红线毯的赞美,突显了其温暖、柔软的特点。

诗中还通过描写美人踏上毯子,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乐趣。同时,诗的最后几句,则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思。宣城太守的织造努力与人们对温暖的需求形成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重视,表达了对寒冷人群的同情。

整首诗不仅是对一件工艺品的赞美,更是对人性、社会的深刻反思,展现了白居易的情怀与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开头直接引入主题,介绍了红线毯的制作材料和工艺。
  • “拣丝练线红蓝染”:提到挑选丝线并进行染色,突显工艺的细致。
  •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强调红色的鲜艳,显示其珍贵。
  •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描绘了使用场景,增添了豪华感。
  •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形容毯子的柔软与美丽,富有诗意。
  •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通过美人的舞蹈,增添了生活的生动场景。
  •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对比其他地区的毯子,突出宣州毯子的优越。
  •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表达诗人对宣州的喜爱。
  •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提到地方官的努力,体现出对民生的关注。
  •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描绘了制作的艰辛。
  •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质疑官员是否了解制作的困难与成本。
  •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结尾引发对社会冷暖的思考,表现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毯子的温暖与美丽比作生活的美好。
  • 对仗:如“红于蓝”与“温且柔”,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如“美人蹋上”,使画面更生动。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红线毯的精美与温暖,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同情,体现出白居易关心民生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线:象征温暖与生命的希望。
  • 毯子:代表生活的舒适与美好。
  • 美人:象征生活的优雅和艺术。
  • 寒冷:代表社会的痛苦与不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红线毯》主要描述的是什么?
    A. 制作红线毯的过程
    B. 宣州的风景
    C. 美人的舞蹈
    D. 太守的治理

  2. 诗中提到的“太原毯”与“蜀都褥”的特点是什么?
    A. 温暖而柔软
    B. 粗糙与寒冷
    C. 色彩艳丽
    D. 适合铺设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社会冷暖的思考
    C. 对工艺的赞美
    D. 对舞蹈的欣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情冷暖。
  • 李白《庐山谣》:描绘自然美与人文情怀。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红线毯》与李白《庐山谣》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社会的思考,但白居易更加强调工艺与民生,而李白则更注重自然与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传》

相关诗句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下一句是什么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上一句是什么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下一句是什么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上一句是什么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下一句是什么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上一句是什么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下一句是什么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上一句是什么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下一句是什么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上一句是什么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下一句是什么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上一句是什么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下一句是什么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上一句是什么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下一句是什么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上一句是什么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下一句是什么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上一句是什么

红线毯,下一句是什么

择茧缲丝清水煮,上一句是什么

择茧缲丝清水煮,下一句是什么

拣丝练线红蓝染。上一句是什么

拣丝练线红蓝染。下一句是什么

染为红线红于蓝,上一句是什么

染为红线红于蓝,下一句是什么

织作披香殿上毯。上一句是什么

织作披香殿上毯。下一句是什么

披香殿广十丈馀,上一句是什么

披香殿广十丈馀,下一句是什么

红线织成可殿铺。上一句是什么

红线织成可殿铺。下一句是什么

彩丝茸茸香拂拂,上一句是什么

彩丝茸茸香拂拂,下一句是什么

线软花虚不胜物。上一句是什么

线软花虚不胜物。下一句是什么

美人蹋上歌舞来,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