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春色》
时间: 2025-01-27 04:11: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庭春色》
作者:王策 〔清代〕
最好妆楼,花朝过了,社日才来。
正轻裙飐凤,垂丝绣带低鬟簇蝶,细股珠钗。
知道一春行立少,看红嫩鞋尖色未衰。
今朝健,且添些梳裹,小出香阶。
多时不来廊下,早一片绿长新苔。
恰钩帘日淡,珊珊形影踏花风软,瘦瘦身材。
蕙叶盆中青几箭,尚紧抱香心不放开。
依稀记,是萧郎那日,临去亲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少女的情怀。诗中提到,最美的妆楼,花朝节已经过了,而社日才刚来。轻盈的裙子随风飘动,绣带低垂,发髻上簇着蝴蝶,珠钗轻巧。春天已走了一段时间,看到嫩红的鞋尖颜色依然鲜艳。今天心情很好,再加些梳理,轻轻走出香阶。好久没来到廊下,早已长出一片新绿的苔藓。正当薄日斜照,轻影在花间摇曳,纤细的身姿显得柔弱。蕙叶盆中冒出青色的新芽,紧紧抱着香心不放开。依稀记得,是那位萧郎临走时亲手栽下的花。
注释:
- 妆楼:装饰华丽的楼阁,通常指女子的闺房。
- 花朝:指春天花开的节日,常与春天的生机联系在一起。
- 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通常在春天。
- 轻裙飐凤:轻盈的裙子随风飘动,形容女子的曼妙身姿。
- 细股珠钗:女子头发上的装饰物,细长的珠钗。
- 蕙叶:指蕙草的叶子,象征着清香和高雅。
典故解析:
- 花朝与社日:古代农耕社会中,花朝是春天的重要节日,而社日则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两个节日的交替象征着春天的转变和新生。
- 萧郎:可能是指诗人心中对某位男子的思念与回忆,萧郎栽下的花代表着对过去情感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策,清代诗人,以描写自然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作品风格清新婉约,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洞庭春色》写作于春天,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往昔情感的追忆,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洞庭春色》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少女的娇媚。开篇以“最好妆楼”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场景中。诗人通过“花朝过了,社日才来”的时间节点,体现了春天的流转,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变化。接着,通过对女子穿着和姿态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活泼与青春的朝气。
在意象上,诗中反复出现的“裙”、“带”、“鞋”等,象征着女性的柔美与春天的轻盈,而“新苔”则暗示着生命的复苏和延续。诗的后半部分,蕙叶盆中的青箭,紧抱香心的意象,既表明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怀念。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王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将春天的柔美与内心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这首动人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最好妆楼:引出场景,强调环境的美丽。
- 花朝过了,社日才来: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春天的流逝。
- 正轻裙飐凤:描绘女子的轻盈与优雅。
- 垂丝绣带低鬟簇蝶:细致描写装饰,增添生动形象。
- 细股珠钗:呈现女子的妩媚。
- 知道一春行立少:暗示春天的短暂和珍贵。
- 今朝健: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心态。
- 多时不来廊下:表达对环境变迁的感慨。
- 恰钩帘日淡:描绘细腻的光影变化,增添诗意。
- 蕙叶盆中青几箭:象征生命的希望与延续。
- 依稀记,是萧郎那日,临去亲栽:抒发情感,回忆过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轻裙飐凤”比喻女子的优雅。
- 拟人:将“形影”赋予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春天的景色与女子的情感展现了生命的美好与对往昔的怀念,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妆楼:象征女性的美丽与生活的雅致。
- 花朝:代表春天的生机。
- 蕙叶:象征高洁和纯粹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洞庭春色》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策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社日”是什么节日? A. 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B. 赏花的日子
C. 收获的日子 -
诗中提到的“蕙叶盆中青几箭”象征什么? A. 忧愁
B. 生机与希望
C. 逝去的爱情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策的《洞庭春色》以细腻的笔调描绘春天的美,而杜甫的《春望》则通过更为沉重的情感反映战乱带来的伤痛,两者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