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春色/沁园春》
时间: 2025-02-04 15:38: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庭春色 / 沁园春
绛萼欺寒,暗传春信,一枝乍芳。
向篱边竹外,前村雪里,青梢犹瘦,疏影溪傍。
惹露和烟凝酥艳,似潇洒玉人初试妆。
江南路,有多情伫立,回尽柔肠。
倚楼最难忘处,正皓月千里流光。
纵广平心劲,难思丽句,少陵诗兴,犹爱清香。
休怪东君先留意,问他日和羹谁又强。
还轻许,笑凌空桧影,松荫交相。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暖意悄然传来,红色的花瓣在寒风中依然娇艳,似乎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向篱笆外的竹子旁、前村的雪地里,嫩绿的枝条依旧显得瘦弱,细腻的影子在溪水旁摇曳。露水和烟雾凝聚在花瓣上,显得格外妩媚,宛如一个美丽的女子初次化妆。在江南的路旁,有人多情地伫立,思绪万千。倚靠在楼上,最难忘的是那皓月千里流淌的光辉。纵使心中广阔而平静,依旧难以写出美丽的诗句,杜甫的诗兴虽少,但我仍然喜爱这清香。不要怪东君(春天的神)先留意春天的气息,问问未来那日的美食谁更强。轻轻地承诺,笑看松树影子在空中交错。
注释:
- 绛萼:形容花朵的颜色,绛色即红色。
- 欺寒:在寒冷中依然盛开,表现春天的坚韧。
- 和烟凝酥艳:露水和烟雾交融,花朵显得娇艳动人。
- 少陵:指杜甫,因其号为少陵野老。
- 东君:指春天的神,象征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该诗的作者为佚名,属于宋代。宋代是中国文学的繁荣时期,诗歌创作尤为活跃,内容丰富多样。
创作背景:此诗反映了春天的气息,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欣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人们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歌鉴赏:
这首《洞庭春色》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力。诗人以“绛萼欺寒”开篇,生动地描绘了在寒冷中绽放的春花,既传达了春天的气息,又隐喻了生命的顽强。接下来的意象如“青梢犹瘦”和“疏影溪傍”,展现了春天的温柔与细腻,给人以宁静的享受。
诗中的“惹露和烟凝酥艳,似潇洒玉人初试妆”用拟人的手法,将花朵比作美丽的女子,增强了诗的艺术美感,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柔情和魅力。而“倚楼最难忘处,正皓月千里流光”则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难以写出美丽的诗句,但仍然热爱春天的气息,表现了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以轻快的节奏,结合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们内心的情感,令人陶醉于江南的春色之中。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绛萼欺寒,暗传春信,一枝乍芳”:春花在寒风中绽放,暗示春天的来临。
- “向篱边竹外,前村雪里,青梢犹瘦,疏影溪傍”:描绘了春天的细腻景象,青枝和雪的对比。
- “惹露和烟凝酥艳,似潇洒玉人初试妆”:将花朵比作美丽女子,展现其妩媚动人。
- “江南路,有多情伫立,回尽柔肠”: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情感。
- “倚楼最难忘处,正皓月千里流光”:抒发对美好景色的怀念。
- “纵广平心劲,难思丽句,少陵诗兴,犹爱清香”:自谦创作才能,但仍喜爱春天的清香。
- “休怪东君先留意,问他日和羹谁又强”:对春天的到来表示期待。
- “还轻许,笑凌空桧影,松荫交相”:描绘了春天的轻松愉悦。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惹露和烟凝酥艳”,使花朵具有人性。
- 比喻:将花朵比作女子,增强了诗的美感。
- 对仗:诗中运用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与向往,同时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春花: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代表着春天的到来。
- 青梢:表现春天的新生与脆弱。
- 皓月:象征着美好与宁静,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向往。
- 松荫:象征着自然的庇护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绛萼欺寒”中的“绛”字是什么意思?
- A. 红色
- B. 白色
- C. 绿色
-
诗中将花朵比作什么?
- A. 美丽的女子
- B. 冰雪
- C. 明月
-
“倚楼最难忘处”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怀念?
- A. 春天的气息
- B. 皓月的光辉
- C. 美好的时光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比较《洞庭春色》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春望》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思考,而《洞庭春色》则侧重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