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课咏春柳四首拟渔洋秋柳 其三》
时间: 2025-01-11 05:43: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液池头芳信稀,
景阳楼下暗尘飞。
空悲客舍阳关引,
且度秋娘金缕衣。
残雪乍消烟漠漠,
春寒未减色依依。
恨人滴尽相思泪,
欲倩柔条挽落晖。
白话文翻译:
在太液池边,芳草稀疏,
景阳楼下,尘埃暗飞。
我只能空自悲伤,想起阳关的离别,
暂时穿上秋天的金缕衣。
残雪刚刚消融,烟雾弥漫,
春寒依旧未减,颜色依依。
我恨那些人,泪水滴尽相思,
想借那柔软的柳条挽留落日的余晖。
注释:
- 太液池:指的是北京颐和园内的一个池塘。
- 芳信稀:形容芳草稀少。
- 景阳楼:北京的一个名胜古迹,楼下的尘土飞扬。
- 阳关引:指的是《阳关三叠》,表达离别之情。
- 秋娘金缕衣:暗指秋天的衣物,象征着凋零。
- 残雪乍消:雪刚刚融化,带来春天的气息。
- 春寒未减:春天虽已来临,但仍感到寒意。
- 恨人滴尽相思泪:表达对离别之人的思念与恨意。
- 倩柔条:希望借助柔软的柳条,挽留失去的光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启功(1912年-2005年),字志遏,号健庵,陕西人。著名书法家和画家,也是诗人。启功在现代文学中以其古典诗词的风格而著称,常以淋漓尽致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春柳的怜惜与对过往的思念,诗中蕴含着对离别的伤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社课咏春柳四首拟渔洋秋柳 其三》是启功在春天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透过对春柳的描写,诗人传达了深厚的情感。诗的开头,作者描绘了太液池边的芳草稀少,暗示着春天的萌芽与生命的脆弱。接着,景阳楼下的尘土飞扬,形成了一个对比,突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
中间的几句诗,诗人通过“阳关引”的提及,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秋娘金缕衣的提及,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残雪消融,春寒未减,给人一种春天带来的既是希望又是惆怅的感受。
最后两句,恨人滴尽相思泪,表现了诗人对失去的人或事的无尽思念,想借助柳条挽留那一抹温暖的余晖,流露出浓烈的情感。整首诗用情细腻,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液池头芳信稀:描绘了春天的池边,芳草稀少,带有一种孤寂感。
- 景阳楼下暗尘飞:景阳楼下的尘土飞扬,映射出城市的繁华与喧嚣。
- 空悲客舍阳关引:感叹离别之时,阳关三叠的思念愈发浓厚。
- 且度秋娘金缕衣:暂时披上秋天的衣物,象征着季节的流转与生命的无常。
- 残雪乍消烟漠漠:残雪融化,带来一种朦胧的烟雾感。
- 春寒未减色依依:春天来临,但寒意依旧,令人感到不安。
- 恨人滴尽相思泪: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强烈思念与恨意。
- 欲倩柔条挽落晖:希望借助柳条,留住那一抹温暖的夕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柳条比喻为柔情,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对仗:如“残雪乍消烟漠漠,春寒未减色依依”,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将春天的寒意赋予感情,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柳,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感情的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液池:象征宁静与柔美。
- 芳信:代表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 阳关:象征离别与思念。
- 金缕衣:象征季节的变化与岁月的流逝。
- 残雪:代表着旧时光的消逝与新生的希望。
- 春寒:象征着生活中的冷暖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阳关引”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首歌
C. 离别之情 -
“太液池头芳信稀”的含义是? A. 花草茂盛
B. 花草稀疏
C. 水面平静 -
“恨人滴尽相思泪”的情感表达了什么? A. 对离别的快乐
B. 对离别的无奈与痛苦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对比启功此诗与李白《月下独酌》中对孤独的描写,启功更多地聚焦于春天的细腻情感,而李白则是在月光下寻求自我安慰,二者都反映了人们对孤独与离别的共鸣。
参考资料:
- 《启功诗词选》
- 《现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