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纪事 其四》

时间: 2025-01-26 23:03:52

红尘不到白云根,古佛南朝寺独尊。

衡岳送青当户牖,潇湘飞绿上山门。

混茫一气同阊阖,兴废千年费讨论。

残缺泰和留片石,几番剔藓手亲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尘不到白云根,古佛南朝寺独尊。衡岳送青当户牖,潇湘飞绿上山门。混茫一气同阊阖,兴废千年费讨论。残缺泰和留片石,几番剔藓手亲扪。

白话文翻译:

红尘的纷扰无法触及白云的根基,古老的佛教寺庙在南朝时独自显赫。衡山送来的青翠景色透过窗户,潇湘的绿意飞翔在山门之上。混沌的气息弥漫,犹如阊阖门一样,兴衰的事情千百年来都难以评说。残缺的泰和留下了一块石头,几度剔除苔藓,亲手摸索其表面。

注释:

  • 红尘:喧嚣尘世,泛指世间的繁杂。
  • 白云根:指高远的境界或清净之处。
  • 古佛:指古代的佛教寺庙。
  • 南朝:中国历史上南朝时期。
  • 衡岳:指衡山,著名的山脉。
  • 潇湘:指潇水和湘江,代表山水美景。
  • 阊阖:古代城门,象征出入的门户。
  • 泰和:可能指泰和寺,留有历史遗迹。
  • 剔藓:清除苔藓,象征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炘(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其作品常融入佛教思想,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岳麓书院纪事》是徐炘在岳麓书院游览时的感悟,书院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学府,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书院的关系,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沉思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合了历史与哲理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开头的“红尘不到白云根”蕴含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强调了心灵的宁静和追求的高远。诗中提到的古佛寺庙,象征着文化的根基和精神的寄托,反映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衡岳送青当户牖,潇湘飞绿上山门”将自然景观与书院环境紧密结合,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展现了书院的优雅与自然的和谐。后面几句则转向对历史的思考,混沌的气息和兴废千年的讨论,提醒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体的生命显得多么渺小,但又是多么值得珍惜。

最后两句“残缺泰和留片石,几番剔藓手亲扪”则表现出作者对时间流逝和历史遗迹的深切关注,剔除苔藓的动作象征着对历史的探索与追寻,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手动的温度与情感,给人以温馨和亲切之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尘不到白云根: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然,白云根象征着清静和高远之境。
  2. 古佛南朝寺独尊:古老的佛教寺庙在南朝时期独尊,反映出历史的厚重感。
  3. 衡岳送青当户牖:衡山的青翠景色从窗户透入,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4. 潇湘飞绿上山门:潇湘的绿意飞扬,表现自然的生机与书院的和谐美。
  5. 混茫一气同阊阖:混沌的气息如阊阖门般交融,暗示历史的复杂与难以评说。
  6. 兴废千年费讨论:历史的兴衰变化,千年之事难以评判,反映了时间的无情。
  7. 残缺泰和留片石:泰和寺的残缺遗迹,象征着历史的遗留和文化的传承。
  8. 几番剔藓手亲扪:亲手剔除苔藓,表达对历史的探索和对文化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红尘”比喻世俗生活,增强诗意。
  • 对仗:如“红尘”与“白云根”,形成鲜明对比,增添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象被赋予了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文化的珍惜。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尘:象征世俗的烦恼与纷扰。
  • 白云:象征高远和清净的境界。
  • 古佛寺:象征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厚重。
  • 衡岳: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宁静。
  • 潇湘: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 残缺泰和:展示历史的遗留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尘”指的是什么? A. 高远的境界
    B. 世俗生活的烦恼
    C. 自然景观
    D. 历史的遗迹

  2. “衡岳送青当户牖”中的“青”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青翠的景色
    C. 书院的门
    D. 古寺的建筑

  3. 诗中提到的“古佛寺”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传统文化和历史
    C. 世俗生活
    D. 个人情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徐炘的《岳麓书院纪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对自然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徐炘以书院为背景,强调人文与自然的融合;而王维则通过山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都展现了清新宁静的意境,但徐炘更重历史与文化的交融,王维则更偏向于自然之美的独立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徐炘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山水诗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