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6:45:07

山月随人,翠蘋分破秋山影。

钓船归尽。

桥外诗心迥。

多少荷花,不盖鸳鸯冷。

西风定。

可怜潘鬓。

偏浸秦台镜。

意思解释

点绛唇 其二

作者: 史达祖 〔宋代〕

原文展示:

山月随人,翠蘋分破秋山影。钓船归尽。桥外诗心迥。多少荷花,不盖鸳鸯冷。西风定。可怜潘鬓。偏浸秦台镜。

白话文翻译:

山上的明月随人而来,碧绿的浮萍在秋天的山影中分开。钓鱼的小船已经归去。桥外的我,诗情远离尘嚣。多少的荷花,却无法遮掩鸳鸯的冷寂。西风已定,令人怜惜的是那潘江的鬓发,恰好映在秦台的镜中。

注释:

  • 山月:指山中升起的月亮,象征清冷与孤寂。
  • 翠蘋:水中的浮萍,绿色植物,象征自然和生命。
  • 钓船:指捕鱼的小船,带有归去的意象。
  • 诗心:诗人的情感与思绪。
  • 鸳鸯:象征爱情的鸟,冷指失去的温暖。
  • 潘鬓:指潘江的鬓发,象征美人的头发。
  • 秦台镜:秦台是古代的一种美丽景象,镜子则象征映照与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达祖,字君远,号天池,宋代词人,擅长小令,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本词作于秋季,诗人在山中独处,借景抒情,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秋季本身是一个象征凋零和离别的季节,通过荷花、鸳鸯等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感伤。

诗歌鉴赏:

《点绛唇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一个孤独的诗人在秋天的山水之间所感受到的情绪。开篇“山月随人,翠蘋分破秋山影”,以月亮和浮萍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恬静的氛围,展现了秋天的孤寂。随后“钓船归尽”则暗示了一种归去无门的无奈和孤独感。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和自然景色结合,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多少荷花,不盖鸳鸯冷”一句,揭示了尽管景色美丽,但内心的失落与冷寂依然无法掩盖。荷花的美丽与鸳鸯的冷寂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孤独的主题。“西风定”则意味着孤独的加深,随着风的停息,诗人的思绪愈加沉重。最后“可怜潘鬓,偏浸秦台镜”更是通过潘鬓与秦台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惋惜。

整首词在清丽的意象中流露出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爱情的复杂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月随人:山中的月亮随人而来,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 翠蘋分破秋山影:碧绿的浮萍在秋山的影子中分开,营造出宁静的自然氛围。
  • 钓船归尽:象征着一切归去,留下的只有孤独。
  • 桥外诗心迥:桥外的心境与世隔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
  • 多少荷花,不盖鸳鸯冷:荷花的美丽无法掩盖内心的冷寂。
  • 西风定:西风的停息,带来一种宁静,却也令孤独感加深。
  • 可怜潘鬓:对美人潘鬓的怜惜,象征着逝去的美好。
  • 偏浸秦台镜:镜子中映照出过往的记忆,令人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山月随人”比喻诗人的心境与环境的关系。
  • 拟人:“翠蘋分破秋山影”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多少荷花,不盖鸳鸯冷”呈现出一种对比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对爱情、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月:象征孤独与宁静。
  • 翠蘋:寓意生命与自然的美。
  • 荷花:象征爱情与美好。
  • 鸳鸯:代表爱情的冷却。
  • 西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月随人”意味着什么?

    • A. 人在山中
    • B. 月亮伴随人
    • C. 诗人孤独
    • D. 自然的美
  2. “多少荷花,不盖鸳鸯冷”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爱情的渴望
    • B. 对美的追求
    • C. 内心的失落
    • D. 自然的欣赏

答案

  1. C. 诗人孤独
  2. C. 内心的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 苏轼《水调歌头》: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史达祖与李清照的作品均以自然景色映衬内心情感,但史达祖更突出孤独感,而李清照则多表现对爱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点绛唇 其二》的意象及情感,同时也能对古典诗词的美感有更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