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三》

时间: 2025-04-27 06:19:23

搭柳阑干倚伫频。

杏帘胡蝶绣床春。

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

箫外月,梦中云。

秦楼楚殿可怜身。

新愁换尽风流性,偏恨鸳鸯不念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搭柳阑干倚伫频。
杏帘胡蝶绣床春。
十年花骨东风泪,
几点螺香素壁尘。
箫外月,梦中云。
秦楼楚殿可怜身。
新愁换尽风流性,
偏恨鸳鸯不念人。

白话文翻译

我倚在柳栏杆上,时常凝望。
杏花帘子下,春天的胡蝶在绣床上飞舞。
十年来花的蕾芽在东风中流泪,
几缕螺香飘散在素色的墙壁上,满是尘埃。
箫声外面月光明亮,梦中浮云轻柔。
秦楼楚殿让我感到可怜与孤独。
新忧愁将往日的风流性情都换尽,
偏偏怨恨鸳鸯不懂得我的心。

注释

  1. :倚靠,指在栏杆上驻足。
  2. 阑干:楼台的栏杆。
  3. 杏帘:指杏花的帘子,隐喻春天的美景。
  4. 胡蝶:蝴蝶,象征春天与爱情。
  5. 花骨:花的蕾芽。
  6. 东风泪:春风带来的哀伤之情。
  7. 螺香:一种香料,常用来形容香气。
  8. 素壁尘:白色的墙壁和上面的灰尘,象征岁月的沧桑。
  9. 秦楼楚殿:古代的楼台,象征美好的居所。
  10. 鸳鸯:象征爱情的鸟,常用来比喻情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达祖,字君章,号云溪,南宋时期的词人和诗人。他生于一个士族家庭,曾任职于朝廷。史达祖的作品风格兼具清丽与婉约,表达了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鹧鸪天》系列是史达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他个人情感经历的背景下,表达了对过往爱情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鹧鸪天·其三》是史达祖在描写春天的美景时,透过这些意象表达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日画面:柳条轻拂、杏花飘香,蝴蝶翩翩起舞。然而,尽管外界的景色如此美丽,诗人的内心却是满怀愁苦,十年间的花骨与东风泪,显示出他对往事的无尽怀念和对失去的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秦楼楚殿”的意象,展现了古代楼台的典雅美丽,却也从中流露出对孤独身世的感慨。新愁替代了过去的风流情性,表现了对爱情冷却的失落感,同时“偏恨鸳鸯不念人”的最后一句,更是将这种孤独和怨恨推向高潮,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爱情与人生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搭柳阑干倚伫频:作者常常倚靠在柳栏干上,表现出他的孤独和对春天的眷恋。
  2. 杏帘胡蝶绣床春: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杏花与蝴蝶交相辉映。
  3. 十年花骨东风泪:十年的时光流逝,花蕾在东风中似乎在流泪,暗示着对过往的遗憾。
  4. 几点螺香素壁尘:几许香气在墙壁的灰尘中漂浮,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遗忘。
  5. 箫外月,梦中云:外面月光皎洁,梦中则是轻柔的云彩,形成对比。
  6. 秦楼楚殿可怜身:古楼的美丽让人感到可怜,映射出诗人的孤独。
  7. 新愁换尽风流性:新产生的忧愁抹去曾经的风流快情。
  8. 偏恨鸳鸯不念人:表达了对爱情的怨恨,鸳鸯不再念及自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蕾的泪水比作人的悲伤,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箫外月,梦中云”,形成对称,增强音乐感。
  • 拟人:赋予花骨与东风以情感,使自然景象与人心相连。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怀念与失落,外在的美丽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传递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柔情与生命的延续。
  • 杏花:代表春天的美丽与希望。
  • 胡蝶:象征爱情与轻盈的心情。
  • 秦楼楚殿:古代的美好象征,承载着诗人对过往的怀念。
  • 鸳鸯:象征爱情的忠贞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搭柳阑干倚伫频”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轻松愉快
    • B. 孤独惆怅
    • C. 欢快热闹
  2. “新愁换尽风流性”中的“新愁”是什么意思?

    • A. 新欢
    • B. 新的烦恼
    • C. 新的朋友
  3. 诗中提到的“鸳鸯”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亲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感慨,但风格更为婉约、细腻。
  • 《木兰花令》:在描写情感时更加直接,体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史达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