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黄花镇
黄花遇九日,风雨不逢花。
水涌石梁断,溪吞山郭斜。
将军午宴客,欲醉忽闻笳。
困苦墩楼卒,经年谁见家。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这一天,黄花盛开,但却没有遇到风雨的滋润。溪水涌动,石桥断裂,溪流吞没了山坡和城郭。将军在午宴招待客人,正想要醉倒时,忽然听见了笳声。困苦的士兵在高楼之上,经过一年多的战争,谁还见到过他们的家?
注释:
- 黄花:指的是菊花,重阳节这天通常有赏菊的习俗。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风雨不逢:没有遇到风雨,暗示黄花的脆弱和孤独。
- 水涌石梁断:水流急促,导致桥梁断裂,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 将军午宴客:将军在午餐时招待宾客,表现出战争期间的奢华与无奈。
- 欲醉忽闻笳:正想醉倒时却听到战争的号角声,暗示着战争的无情。
- 困苦墩楼卒:指困在高楼上的士兵,象征着士兵的苦难与迷茫。
- 经年谁见家:经过多年战斗,士兵们几乎没有人能回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明代诗人,字云鹤,号紫阳,生于明正德年间,卒年不详。他以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是明代重要的山水诗人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战乱时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切思考和对士兵困苦命运的同情。重阳节的菊花象征着长寿和坚韧,但在战争的背景下,这种美好却显得格外孤独。
诗歌鉴赏:
《九日黄花镇》是一首充满悲凉情感的诗。诗的开头提到“黄花遇九日”,引出重阳节的主题。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聚,然而在这首诗中,黄花的盛开并没有得到自然的恩赐,反而与风雨无缘,暗示着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无常。接下来的“水涌石梁断,溪吞山郭斜”,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社会动荡与不安的气息,河流的奔涌与桥梁的断裂,象征着人们生活的破碎与失落。
“将军午宴客,欲醉忽闻笳”,这一句表现出将军在战争中的奢华与无奈,宴席的欢愉与外界的战争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示了士兵们的苦难与被遗忘。最后一句“困苦墩楼卒,经年谁见家”,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士兵在高楼上困苦的景象,反映出他们的孤独与无助,经过长年累月的战争,几乎没有人能再回到温暖的家中。
整首诗以简单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花遇九日:在重阳节这天,菊花开放,象征着坚韧与长寿。
- 风雨不逢花:没有风雨滋润,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 水涌石梁断:溪水暴涨,导致桥梁断裂,象征着自然的强大与人力的无奈。
- 溪吞山郭斜:溪流浩荡,吞没山坡与城郭,反映出生活的动荡。
- 将军午宴客:将军在午宴上招待宾客,表现出战乱中的奢华。
- 欲醉忽闻笳:正想沉醉时却突然听到战争的号角,暗示战争的无情。
- 困苦墩楼卒:高楼上的士兵困苦不堪,象征着他们的无助与孤独。
- 经年谁见家:经过多年的战争,士兵们几乎没有机会回家。
修辞手法:
- 对比:宴席的欢乐与战争的悲惨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冲突。
- 意象:菊花、水流、士兵等意象,深刻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诗句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花的盛开与战争的惨烈,表达了对生命脆弱与苦难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人们在动荡生活中的无奈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花:象征长寿与坚韧,然而在战争中显得孤独。
- 水:自然力量的象征,代表着生活的不稳定。
- 将军:权力与奢华的象征,却也暗示着战争的无情。
- 士兵:苦难与牺牲的象征,反映出战争带来的悲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黄花遇九日”中“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
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水涌石梁断”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宁静
- B. 生活的动荡
- C. 人类的力量
- D. 和平的希望
-
“困苦墩楼卒”的“卒”指的是什么?
- A. 农民
- B. 士兵
- C. 商人
- D. 官员
答案:
- B. 重阳节
- B. 生活的动荡
- B. 士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王士祯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重阳》王维:同样描绘重阳节,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但更注重静谧的氛围。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通过思乡之情,体现了对亲情的珍视,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李梦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