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北香湖观荷》

时间: 2025-04-28 01:54:37

九日湖光好,红渠一望奢。

嘉名初有锡,胜地培增华。

国色临秋水,香风落彩霞。

岁寒须共保,切莫妒黄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湖光好,红渠一望奢。
嘉名初有锡,胜地培增华。
国色临秋水,香风落彩霞。
岁寒须共保,切莫妒黄花。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湖面景色美好,红色的渠水一眼望去显得格外奢华。这里的美名最初是被赋予的,胜利之地更是增添了华美的景致。国色天香的荷花映照在秋水之中,清香的风中飘荡着彩霞的余晖。岁寒时节,我们应当共同珍惜,不要嫉妒那黄菊花。

注释: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湖光:湖水的光景,指湖面上的美丽景色。
  • 红渠:红色的水道,形容水面如红色渠流般美丽。
  • 嘉名:美好的名称。
  • :赐予、赋予之意。
  • 国色:指荷花的美丽,常常用来形容国家的美好。
  • 临秋水:映衬在秋天的水面上。
  • 岁寒:冬天或寒冷的季节。
  • 黄花:指菊花,象征着重阳节的传统花卉。

典故解析:

  • 重阳节:源于古代的“阳气”说法,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习俗,象征长寿和吉祥。
  • 国色天香:形容美丽的荷花,常被用作比喻,强调其美丽与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钦文,清代诗人,生于江南,诗风清新脱俗,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诗人通过描绘北香湖的美丽景色,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友人的珍惜。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九日北香湖观荷》展现了诗人对秋天湖光山色的赞美,特别是在重阳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前两句描写了湖水的美丽,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奢华。第三句提及“国色”,不仅为荷花增添了光辉,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美好。最后一句则提到“岁寒须共保”,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彼此珍惜的期望。整首诗用词精炼,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展示了李钦文的诗歌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日湖光好:重阳节时,湖水的景色宜人。
  2. 红渠一望奢:红色的水道一眼看去显得奢华,突显自然的美丽。
  3. 嘉名初有锡:这个地方的美名最初是被赋予的,暗示着历史的渊源。
  4. 胜地培增华:美丽的地方更是增添了华丽的景象。
  5. 国色临秋水:荷花的美丽映衬在秋水之中,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6. 香风落彩霞:清香的风中带着彩霞的余晖,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7. 岁寒须共保:在寒冷的岁月里,彼此之间要相互珍惜。
  8. 切莫妒黄花:不要嫉妒那黄菊花,暗含对友情的珍重。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国色”来比喻荷花的美丽。
  • 对仗:前后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香风落彩霞”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北香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情与积极向上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光: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红渠:代表着生活的富饶和美丽。
  • 国色天香:荷花象征着高洁与美丽。
  • 黄花:菊花代表着传统文化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节通常是在哪一天? A. 八月十五
    B. 九月九日
    C. 十月一日

  2. “国色”在诗中指代什么? A. 代表国家的颜色
    B. 指荷花的美丽
    C. 指秋水的颜色

  3. 诗中提到的“切莫妒黄花”是指什么? A. 菊花
    B. 荷花
    C. 桃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情,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
  • 杜甫《望岳》: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诗人的豪情。

诗词对比:

比较李白与李钦文的作品,李白的诗多以豪放著称,而李钦文则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表达。两位诗人在自然描写上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李钦文诗集》
  • 《清代诗人的艺术风格》
  • 《重阳节的文化意义》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九日北香湖观荷》这首诗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