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丛台》

时间: 2025-01-10 23:21:20

何处登高选胜游,异时歌舞此中收。

风尘日上龙山帽,月色初分庾亮楼。

已有白衣能送酒,何须黄叶共悲秋。

逢迎少暇成高会,只愧无能抗督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登高选胜游,
异时歌舞此中收。
风尘日上龙山帽,
月色初分庾亮楼。
已有白衣能送酒,
何须黄叶共悲秋。
逢迎少暇成高会,
只愧无能抗督邮。

白话文翻译:

在哪里选择登高的好地方游玩呢?
在不同的时节,这里歌舞欢腾。
风尘中的日头照着龙山的帽子,
月光初照庾亮的楼阁。
已经有穿白衣的人可以送酒,
何必和黄叶一起悲伤秋天的来临?
交际应酬没有时间才能成就高雅的聚会,
我只是感到无能为力,无法抗拒督邮的催促。

注释:

  • 何处:哪里。
  • 登高:爬高山、登高台,古时人们常在重阳节时登高。
  • 选胜游:选择美好的地方游玩。
  • 异时:不同的季节或时间。
  • 歌舞:指欢快的歌唱和舞蹈。
  • 风尘:指旅途的尘埃,比喻艰辛。
  • 龙山帽:龙山的山帽,这里可能指山顶的景色。
  • 庾亮楼:庾亮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这里可能指他的楼阁。
  • 白衣:指穿白衣的文人或友人。
  • 黄叶:秋天的落叶,象征着时光流逝。
  • 逢迎:迎合、讨好。
  • 督邮:古时的官职,负责监察,常以催促为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龙云,明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与人情,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九日登丛台》创作于重阳节,这个节日与登高、赏菊和饮酒密切相关。诗人通过登高望远,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九日登丛台》是描写重阳节登高游玩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日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感伤。开头两句设问,既引入了主题,又表达了诗人在选择游玩地点时的无奈与困惑。接下来的对比展示了节日气氛的热烈与个人情绪的孤独,尤其是“何须黄叶共悲秋”,在感叹秋天到来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认为即使秋天来临,依然可以享受生活的乐趣。

诗中描绘了“风尘日上龙山帽,月色初分庾亮楼”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与无奈。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反省,他对社交活动的无暇感到愧疚,却又深知人生的无常。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既有欢愉的节日气氛,又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处登高选胜游:诗人思考在何处登高游玩,体现了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2. 异时歌舞此中收: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欢庆,喻示着生活的变化。
  3. 风尘日上龙山帽:描绘了阳光照耀下的龙山,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
  4. 月色初分庾亮楼:月光下的庾亮楼,给人以宁静之感。
  5. 已有白衣能送酒:白衣人送酒,展现了友谊与温情。
  6. 何须黄叶共悲秋:即使是秋天,也不必感伤。
  7. 逢迎少暇成高会:交际应酬占据了时间,难以成就高雅聚会。
  8. 只愧无能抗督邮: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自责,无法抵抗生活的压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尘日上”与“月色初分”,形成了美妙的对比。
  • 比喻:龙山帽、庾亮楼等用自然景象比喻内心的感受。
  • 拟人:黄叶与秋天的情感联系,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登高游玩,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登高:象征着追求境界与理想。
  • 风尘:暗示人生的艰辛与旅途的疲惫。
  • 白衣:象征着友谊与温情。
  • 黄叶:象征着秋天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何处登高选胜游”意思是? A. 在哪里选择高处游玩
    B. 在哪里进行歌舞
    C. 在哪里喝酒

  2. 诗中的“白衣”指的是? A. 白衣服的士兵
    B. 朋友或文人
    C. 白衣天使

  3. 诗人对秋天的态度是? A. 感到悲伤
    B. 觉得无所谓
    C. 依然享受生活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同样是重阳节的主题,表达亲情的思念。
  • 《登高》杜甫:对人生感慨的深刻表达。

诗词对比:

  • 《九日登丛台》与《登高》
    • 两者均涉及登高的主题,前者侧重于节日的欢愉与自我反思,后者则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明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