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中逢九日,此日倍思家。
野店蒭无味,疏篱菊未花。
龙山孤节物,雁影各天涯。
一路看秋色,微吟解叹嗟。
白话文翻译
在外地遇到重阳节,这一天更加思念家乡。
乡间的旅店食物无味,稀疏的篱笆旁菊花尚未开放。
龙山的孤独景色,让我感受到物是人非,
孤雁的身影各自飞向天涯。
一路上看着秋天的景色,轻声吟咏,心中不禁叹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传统的登高节日。
- 客中:在外地,客居之意。
- 蒭:指芦苇,意指野外的食物简陋。
- 疏篱:稀疏的篱笆,形容环境的荒凉。
- 龙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山,或象征孤独。
- 雁影:大雁的影子,象征离别和思乡。
- 秋色:秋天的景色。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古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的习俗,象征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仲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作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节日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背景可能是社会动荡或个人处境的影响。
诗歌鉴赏
《九日》一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客中逢九日,此日倍思家",直接点明节日与思乡之情的关系。这个开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节日的对比,情感基调由此奠定。
接下来的“野店蒭无味,疏篱菊未花”,描绘了旅途中简陋的饮食和未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菊花在重阳节的象征意义是长寿和吉祥,然而在此时却未能绽放,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家乡的渴望。
“龙山孤节物,雁影各天涯”则以龙山作为意象,进一步强调了孤独的情境,孤雁的身影飞向天涯,更加突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最后的“一路看秋色,微吟解叹嗟”则总结了诗人一路走来所感受到的秋日景色与内心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中逢九日,此日倍思家:在外地遇到重阳节,这一天的思乡之情更加深厚。
- 野店蒭无味,疏篱菊未花:乡间的旅店食物简单无味,篱笆旁的菊花还没有开放。
- 龙山孤节物,雁影各天涯:龙山的景色显得孤独,孤雁的身影飞向遥远的天涯。
- 一路看秋色,微吟解叹嗟:一路上看着秋天的景色,轻声吟唱,心中不禁叹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雁比作思乡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客中逢九日,倍思家”形成了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体上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对节日的感慨以及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在外游历,虽身处秋色之中,却心系故乡,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日:象征重阳节,承载着思乡与长寿的文化内涵。
- 菊花:象征长寿、吉祥,反映了对家乡的期盼。
- 孤雁:象征离别、孤独,传达诗人的情感状态。
- 秋色:象征时光流逝,寓意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春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
“龙山孤节物”中的“孤”字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忧伤 -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A. 菊花
B. 雁影
C. 秋色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比较《九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但《九日》更突出思乡情怀,而《山居秋暝》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享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相关解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