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峡有感》
时间: 2025-01-26 07:13:1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初入峡有感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
苍苍两岸间,阔狭容一苇。
瞿唐呀直泻,滟滪屹中峙。
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
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
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
苒箬竹蔑,欹危楫师趾。
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
常闻仗忠信,蛮貊可行矣。
自古漂沉人,岂尽非君子。
况吾时与命,蹇舛不足恃。
常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
白话文翻译:
山高入云,水深千丈。在幽静的两岸之间,宽窄可以容纳一根芦苇。瞿唐河水直泻而下,滟滪江水在高峻的岩石中屹立。夜未深,黑岩显得昏暗,微风不吹,白浪翻滚。大石如刀剑般锋利,小石如牙齿般凶险。一步都无法行走,更何况是千里三百里。竹篙摇曳,仿佛危机四伏。若一跌落,舟船必然无完好之处,生命就系于此。常听说依靠忠诚与信义,蛮夷之地也能通行。自古以来漂泊沉浮的人,难道全都不是君子吗?况且我在这个时刻与命运相遇,坎坷不值得依赖。常常担心自己才华不足,最终死得无名。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仞:形容山的高耸,万仞指非常高的山。
- 千丈:千丈水指水深。
- 苍苍:形容水面或天空的颜色青蓝或灰蓝。
- 瞿唐:指的是瞿唐峡,可能是指长江中的一段。
- 滟滪:指水波荡漾的样子。
- 一跌无完舟:形容舟船一旦失事便不会完整。
典故解析: "仗忠信"是指依靠忠诚和信义,常用于形容有信义的人能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诗风平易近人、内容丰富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初入峡谷时,描绘了峡谷的险峻和诗人内心的恐惧与焦虑,反映了他对命运和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初入峡有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面对险峻峡谷时的心情。诗中描绘的万仞高山和千丈深水,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威严与压迫感。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无奈与不安。尤其是“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一句,更是道出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的焦虑与无助。诗的最后,诗人反思漂泊生涯,愈加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留下了深沉的哲理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更透过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描绘了峡谷的高度与水深,突显自然的险峻。
- 苍苍两岸间,阔狭容一苇:两岸的景象模糊而又真实,表现出自然的静谧。
- 瞿唐呀直泻,滟滪屹中峙:描述水流的湍急与岩石的坚固。
- 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展现了夜晚的神秘以及水面波动的景象。
- 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运用比喻,形象化自然的威胁。
- 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强调了峡谷的险峻,不易行走。
- 苒箬竹蔑,欹危楫师趾:竹篙摇曳,暗示行舟的危险。
- 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道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 常闻仗忠信,蛮貊可行矣:提到依靠忠诚与信义的力量。
- 自古漂沉人,岂尽非君子:反思历史,认为漂泊的人也有其高尚之处。
- 况吾时与命,蹇舛不足恃:感慨命运的坎坷。
- 常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表达对自身才华不足的担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如刀剑”、“石如牙齿”,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押韵:整首诗在音韵上和谐,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揭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尤其是在面对命运时的脆弱与不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力量和险恶。
- 浪花:象征生命的波折与不可控。
- 舟船:象征人生的旅途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的《初入峡有感》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 A. 和平的田园
- B. 险峻的峡谷
- C. 宁静的湖泊
-
诗中“吾生系于此”的意思是什么?
- A. 生命与命运相连
- B. 生命与金钱有关
- C. 生命与爱情无关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李白和白居易的作品都描写了自然景象,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多突出晨光和行舟的轻快,而白居易则强调了峡谷的险峻与生命的脆弱。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运用上有所不同,前者更显豪放,后者则更沉郁。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