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戴起之题猿鸟图》
时间: 2025-02-04 15:44: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戴起之题猿鸟图
巴东之西巫山高,
连峰插天关健牢。
中有怀陵簸谷之波涛,
藤萝杳冥风怒号。
人迹不到神鬼逃,
但见野猿沙鸟群相嘈,
聱耴百窍摇岩嶅。
此景可闻不可遭,
尔何为乎貌以毫毛,
嗟哉用心无乃劳。
江盘峡束雷雨昏,
崩崖死树缠古根。
玄猿抱儿随白猿,
长臂婹袅相攀援。
舔睒谲诡趠腾骞,
县柯攫石坠且掀。
上有满月如赪盆,
筼筜桃枝寒自蕃。
嘉实不食凤高翻,
但见娥皇女英之泪痕。
势穷险尽原野辟,
落日乌鸦绕云黑。
荻花茫茫芦叶赤,
前飞鸹鸧后凫鹢。
潇湘洞庭烟水碧,
驺虞鸑鷟无颜色。
还君此画长太息,
独立看天泪沾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巴东西面的巫山高峰,连绵的山脉直插云天,巍然屹立。在这里,有怀陵的波涛翻涌,藤萝茂密,狂风怒吼。人迹罕至,神灵也避开,只有野猿和沙鸟在此嘈杂鸣叫,百窍之声如同摇动岩石。这样的景象虽可听却难以遭遇,你何必为了微不足道的事情而费心呢?江流在峡谷中盘旋,雷雨昏暗,崩塌的悬崖上死树缠绕着古老的根。黑猿抱着幼崽,白猿相随,长臂相互攀援。它们舔拭着形态各异的枝叶,飞跃于悬崖之上,攫取石块,坠落并掀起尘土。头顶的满月如同红色的盆子,筼筜和桃枝在寒风中摇曳。珍贵的果实没人去采摘,只见娥皇和女英的泪痕。困境已尽,荒野豁然开朗,落日下乌鸦在黑云中盘旋。荻花茫茫,芦叶如血,前有鸹鸧,后有凫鹢。潇湘和洞庭的烟水碧绿,驺虞和鸑鷟失去了颜色。我长叹一声,将这幅画呈现,独自仰天,泪水沾湿我的衣襟。
注释:
- 巴东: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 巫山:著名的山脉,以其险峻而闻名。
- 怀陵:古地名,指怀化地区,波涛的比喻。
- 藤萝:一种植物,常生长在山林间。
- 聱耴:形容声音的嘈杂。
- 玄猿、白猿:指黑色和白色的猿类,象征亲子情深。
- 娥皇、女英:传说中的女子,象征悲伤和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梦得,号景阳,晚号太和,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他以诗文见长,作品多反映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人生的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刘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自然壮丽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个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巫山的壮丽景致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感受。诗中描绘的巫山高耸入云,连绵起伏,既有气势也有孤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特别是在对猿鸟的描写中,诗人不仅展现了野生动物的活泼与生机,也隐喻了人类社会的喧嚣与纷扰。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写落日与乌鸦,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不易,最终归结为对自然的无奈与叹息。这种情感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的崇高敬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巴东之西巫山高:开篇直接引入地理背景,强调巫山的高耸。
- 连峰插天关健牢:山峰连绵,宛如坚固的关口,展示自然的雄伟。
- 中有怀陵簸谷之波涛:暗示地势起伏不定,波涛汹涌,表现出一种不安。
- 藤萝杳冥风怒号:藤萝缠绕,风声怒吼,给人一种荒凉与神秘的感觉。
- 人迹不到神鬼逃: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连神鬼都逃避,突显自然的威严与神秘。
- 但见野猿沙鸟群相嘈:描绘了自然中生物的喧闹,形成一种鲜明对比。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满月比作“赪盆”,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情感,如“藤萝杳冥风怒号”。
- 对仗:如“江盘峡束雷雨昏”与“崩崖死树缠古根”,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巫山的自然景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反映了人类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
意象分析:
- 巫山:象征自然的雄伟与不可侵犯。
- 野猿与沙鸟:象征生命的喧嚣与自然的和谐。
- 满月与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荻花、芦叶: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悲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巫山”位于哪个地区?
- A. 湖北
- B. 四川
- C. 云南
-
“人迹不到神鬼逃”这句意在说明什么?
- A. 人类的勇敢
- B. 自然的神秘与危险
- C. 动物的聪明
-
诗中“满月如赪盆”中“赪”字的意思是?
- A. 红色
- B. 黄色
- C. 绿色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抒怀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 王维的《山中问答》则以平和的心态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风格更趋于宁静。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基与元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