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时间: 2025-02-04 17:30:30意思解释
小重山
作者: 刘基 〔元代〕
原文展示:
说道多忧解瘦人,
眼中双别泪怕沾巾。
白蘋红蓼满江滨,
空搔首,何处是归津。
感旧却怜新,
情怀都不似少年春。
野花园柳共埃尘,
盈尊酒,取醉莫辞频。
白话文翻译:
有人说多愁善感的人总是瘦弱,
眼中的泪水因为离别而不敢沾湿手巾。
江边满是白蘋和红蓼,
我空自搔首,哪里是归来的渡口?
对旧情感慨,却又怜惜新情,
心中的情怀已不再像年轻时的春天。
野花和柳树都沾染着尘埃,
酒满一尊,尽情取醉不要客气。
注释:
- 忧解:忧虑的解脱。
- 双别泪:双眼因离别而流下的泪水。
- 白蘋红蓼:指江边的植物,象征自然景色。
- 搔首:思索、烦恼的姿态。
- 归津:回归的渡口。
- 盈尊酒:满杯的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为元朝的官员,后投身明朝的建立。他的诗歌风格深沉,常表达对故国和旧情的怀念。
创作背景:
《小重山》创作于其人生多变之际,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新生活的思考。诗中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作者对离别、旧情与新情的复杂心理。
诗歌鉴赏:
这首《小重山》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往昔的怀念。开头提到“多忧解瘦人”,即借他人的话道出自己的感受,显示了对愁苦的感同身受。接着,眼中流出的泪水为离别而生,表现出对亲情和友情的依依不舍。白蘋和红蓼的自然描写,既是对江边美景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心中对往昔的执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空搔首,何处是归津”的句子,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像是在寻找归属的心情。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转向对旧情的感慨与对新情的怜惜,心情逐渐沉重,情怀也不再如少年时的春意盎然。“野花园柳共埃尘”的意象,暗示着世事的变迁与沧桑,时光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与惆怅。最后以“盈尊酒,取醉莫辞频”结束,似乎是在劝慰自己用酒来麻醉心灵,化解烦恼,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自我安慰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说道多忧解瘦人:借他人之言,表达因忧愁而减瘦的感觉。
- 眼中双别泪怕沾巾:因离别而泪流,心中不舍。
- 白蘋红蓼满江滨:描绘自然美景,隐喻内心的失落。
- 空搔首,何处是归津:思虑重重,无所归属,表现迷茫。
- 感旧却怜新:对旧情的怀念与对新情的珍惜。
- 情怀都不似少年春:心情不再如年轻时那般清新。
- 野花园柳共埃尘:描绘自然与人生的沉重感。
- 盈尊酒,取醉莫辞频:借酒消愁,表现无奈与自我安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蘋红蓼”比喻过往的美好回忆。
- 拟人:情感赋予自然景物,增强情感共鸣。
- 对仗:整首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对往昔美好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对人生变化的深刻思考,充满了感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 白蘋、红蓼:象征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变迁。
- 江滨:代表思乡情怀与归属感的缺失。
- 酒:象征麻醉与逃避现实的手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多忧解瘦人”意指: A. 乐观的人
B. 多愁善感的人
C. 饮酒助兴的人
答案:B -
“盈尊酒,取醉莫辞频”表达的情感是: A. 欢快
B. 无奈与自我安慰
C. 忧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鹤楼》:崔颢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小重山》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前者表达的是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后者则是对人生短暂的豪情,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欣赏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