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用前韵赠田叔通家舞鬟》
时间: 2025-04-28 20:46: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用前韵赠田叔通家舞鬟
作者:苏轼
绣鞅玉镮游。
灯晃帘疏笑却收。
久立香车催欲上,还留。
更且檀唇点杏油。
花遍六么毬。
面旋回风带雪流。
春入腰肢金缕细,轻柔。
种柳应须柳柳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温柔的夜晚,舞女在璀璨的灯光下翩翩起舞。她的装饰如绣满珠玉的镯子,显得格外娇艳;轻声的笑语在灯光摇曳下显得格外动人。香车已在门外等候,但她却不愿离去,还想再留一会儿。她的檀唇上点缀着杏油,显得更加妩媚。舞女的舞姿宛如花儿般绚丽,脸庞如风中的雪花轻盈流动。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她的纤细腰肢中,轻盈柔和。她的身影仿佛要在柳树下悠然自得,似乎种下的是柳树的风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绣鞅:指用绣花技艺制作的腰带或带子。
- 玉镮:玉制的圈,象征美丽的饰物。
- 香车:香气四溢的马车,此处隐喻有身份地位的车子。
- 檀唇:形容女子的嘴唇如檀木般红润。
- 杏油:指用杏仁制成的油,常用于描绘女子的妆容。
- 六么毬:形容花朵的繁盛,似乎像六个相连的球一样。
典故解析:
本词中提到的“柳柳州”可能是指柳州地名,柳树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柔美与柔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融合了豪放与婉约的风格,作品广泛而深刻,体现出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本词是苏轼在宴会时创作,借舞女之美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人们的情感交流。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舞女的美丽形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柔美。苏轼用“绣鞅玉镮游”开篇,立即引人入胜,仿佛让人置身于灯光摇曳、香气四溢的宴会之中。精致的细节勾勒出舞女的优雅与妩媚,尤其在“久立香车催欲上,还留”一句中,既有离愁别绪,又有不舍的温情,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词流畅自然,节奏感强,情感丰富,表现了作者对舞女的欣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对舞女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基调。此外,词中融合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情世态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苏轼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绣鞅玉镮游:描绘舞女的华丽装扮,展现出她的美丽与高贵。
- 灯晃帘疏笑却收:灯光摇曳,映照出舞女的笑容,使人心醉。
- 久立香车催欲上,还留:香车在外等候,但她仍不愿离去,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感。
- 更且檀唇点杏油:舞女的嘴唇如檀木般红润,妆容精致。
- 花遍六么毬:描绘舞女的舞姿如花般绚丽,生动形象。
- 面旋回风带雪流:舞女的脸庞在舞动中如雪花般轻盈,展现出她的柔美。
- 春入腰肢金缕细,轻柔:春天的气息与她的纤细腰肢结合,象征着美好的青春。
- 种柳应须柳柳州:最后一句提到柳树,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面旋回风带雪流”,形象地表现了舞女轻盈的舞姿。
- 对仗:如“久立香车催欲上,还留”,对比了等待与不舍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青春与美丽的歌颂,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绣鞅:象征华丽与高贵。
- 灯光:象征温馨与欢乐的氛围。
- 舞女:象征青春与美丽。
- 香车:象征社会地位与繁华生活。
- 柳树:象征生命的延续与柔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
“檀唇”在文中形容的是?
A. 舞女的眼睛
B. 舞女的嘴唇
C. 舞女的手指
D. 舞女的头发 -
词中提到的“香车”象征什么?
A. 车马劳顿
B. 社会地位与繁华生活
C. 乡村的宁静
D. 自然的气息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南乡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表现女性的柔美与生活的细腻上有相似之处,但苏轼更侧重于描写生活的繁华,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流露。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诗词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