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孙思邈真》

时间: 2025-01-11 05:38:26

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意思解释

题孙思邈真

作者: 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白话文翻译:

老师离开已经五百年,依然在峨眉山的西边山崖中。
他自认为是天上的仙人,不应再化为尸体坐着被虻虫叮咬。

注释:

  • 先生: 指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学家,被尊称为“药王”。
  • 五百载: 指时间的久远,形容孙思邈早已离世很久。
  • 峨眉: 指峨眉山,位于四川,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 天仙: 指超凡脱俗的仙人。
  • 尸解坐虻虫: 意思是化为尸体而被虻虫叮咬,表现了对死亡的无奈。

典故解析:

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学家,著有《千金方》,在中国医学史上有重要影响。苏轼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孙思邈的追忆,体现了对医学和长生不老的向往。而“尸解”则引申出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豪放,兼具细腻与洒脱,常以生活体验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岁月的深刻反思。作为对孙思邈的追忆,表达了对医学和长生哲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短而深刻,开篇即以“先生一去五百载”引入,瞬间拉开了时间的跨度,表现出对孙思邈的敬仰与怀念。苏轼通过对峨眉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的氛围,仿佛孙思邈依然存在于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接下来的“自为天仙足官府”,在赞美孙思邈医术高超的同时,也暗含对其人格的崇敬。诗的最后一句“尸解坐虻虫”则是对死亡的无奈与思考,表现了对生命短暂与逝去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对医学的敬仰,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生一去五百载: 以时间的久远引发对人的追忆,强调孙思邈的伟大。
  2. 犹在峨眉西崦中: 通过地点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的感觉。
  3. 自为天仙足官府: 表达对孙思邈医术的赞美和他崇高的地位。
  4. 不应尸解坐虻虫: 反映对死亡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将孙思邈比作“天仙”,体现出对其超凡脱俗的赞美。
  • 夸张: “五百载”强调时间的久远,展现出作者的思考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以对孙思邈的追忆为主线,表现了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传达出对长生与超脱的向往,体现了对医学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峨眉: 象征着灵性和高远,代表超凡脱俗的境界。
  • 天仙: 代表理想与长生,体现了人们对超越生死的渴望。
  • 虻虫: 象征着死亡后身体的脆弱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先生”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孙思邈
    C. 杜甫
    答案: B

  2. “五百载”在诗中代表什么? A. 时间的短暂
    B. 时间的久远
    C. 时间的亘古
    答案: B

  3. 诗中提到“尸解坐虻虫”意指什么? A. 生死离别
    B. 无奈的死亡
    C. 长生不死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庐山谣》 - 李白

诗词对比:

  • 《庐山谣》: 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悟,与苏轼的诗歌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表现手法上更侧重于描绘自然。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