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
时间: 2025-01-22 19:34:16意思解释
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
作者: 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
花开时节雨连风,却向霜余染烂红。
漏泄春光私一物,此心未信出天工。
当时只道鹤林仙,能遣秋花发杜鹃。
谁信诗能回造化,直教霜卉放春妍。
不分清霜入小园,故将诗律变寒暄。
使君欲见蓝关咏,更倩韩郎为染根。
白话文翻译:
一朵妖艳的红花,像翠色一样要流动,春光照耀下显得雪霜都感到羞愧。
工匠只想展示新的巧思,不让闲花得到太多休息。
花开时节,雨水连绵伴着风,却使霜后留下的红花显得更加艳丽。
阳光偷偷地泄露出来,这其中的心思我未曾相信是天工所造。
当时只觉得仙鹤在林中,能够让秋花绽放如杜鹃。
谁会相信诗能够反转造化,竟能使霜花展现春天的妍丽。
不分清霜的寒意进入小园,所以用诗的格律来变换寒暄。
使君想要看到蓝关的咏叹,更请韩愈为此染根。
注释:
- 妖红:形容花色鲜艳,美丽如妖。
- 翠欲流:翠色欲流动,形容花色鲜艳动人。
- 化工:工艺,指工匠。
- 闲花:指那些不被重视的花。
- 霜余:霜后,指经过霜打后仍然盛开的花。
- 漏泄春光:春光悄然流露。
- 鹤林仙:传说中的仙人,指能够使花开放的神秘力量。
- 杜鹃:一种花,常与春天相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苏轼的生活经历丰富,曾历任多地官职,政治生涯起伏不定,深受百姓爱戴。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冬日,正值寒冷之际,苏轼借牡丹之美,表达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热爱。牡丹作为花中之王,象征着富贵与美好,诗中通过描绘牡丹的盛开,反映出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诗作。苏轼在寒冷的冬季,通过对牡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花的艳丽,更传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诗中的“妖红”与“翠欲流”,形象地描绘出牡丹的美丽与生命力,仿佛在告诉读者,即使在寒冷的冬季,生命依然可以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诗中提到的“化工”和“闲花”,则反映了诗人对工艺与自然之美的思考。他认为工匠的巧妙造作不及自然中的花朵那样生动鲜活,这种对比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内心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同时,诗中通过“漏泄春光私一物”,表现了春天的气息悄然流露,令人倍感温暖。苏轼将自己置于自然中,感受着春的气息,仿佛在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苏轼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朵妖红翠欲流:描绘了牡丹花的色彩鲜艳、动人,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 春光回照雪霜羞:春光照耀下,连雪和霜都显得黯然失色,反映出春天的魅力。
- 化工只欲呈新巧:工匠只想展示新的技艺,强调自然的美与人工的局限。
- 不放闲花得少休:闲花没有机会得到休息,暗示牡丹因其美丽而受到关注。
- 花开时节雨连风:在花开的季节,雨水和风交替,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春日氛围。
- 却向霜余染烂红:霜后仍然染上鲜艳的红色,突显出花的韧性与生命力。
- 漏泄春光私一物:春光悄然流露,心中感受到春的秘密。
- 此心未信出天工:对自然造化的感叹,认为自然的美远超人工的巧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妖红”比喻花的美丽,形象生动。
- 拟人:如“春光回照”,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词句间和谐统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命力的赞颂,苏轼通过牡丹的盛开传递了春天的温暖和生命的希望,体现了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富贵、美丽与生命力。
- 春光:象征希望与新生,暗示时间的流逝。
- 霜:象征寒冷,反映出冬季的残酷与生命的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妖红”主要形容什么?
- A. 牡丹的颜色
- B. 冬天的寒冷
- C. 春天的阳光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化工”指的是____。
-
判断题: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对/错)
答案:
- A
- 工匠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与李白的花卉描写,苏轼的牡丹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而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则表现出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典诗歌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