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白话文翻译:
行人还没有归来的日子,万里旅途刚刚开始,天色已晚。唯独我最爱的是门前那两棵柳树,树枝和树叶都紧紧相依,不离不弃。
注释:
- 行人:指远行的人,这里的行人可能是作者自己。
- 犹未有归期:还没有回来的时间,形容行人归期未定。
- 万里初程:形容出发时的距离很远,刚刚开始旅程。
- 日暮时:指的是傍晚时分,天色渐晚。
- 唯爱:唯一所爱。
- 双柳树:指两棵柳树,象征着亲情或友情。
- 枝枝叶叶不相离:形容柳树的枝叶紧密相连,象征着永恒的情感。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离别与思念,柳树垂柳的形象亦常见于古诗中,传达了柔情和思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约766-830年),唐代诗人,字子容,号孟弦。以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行旅、思乡等主题,语言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远行之时,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身边事物的珍视,尤其是门前的柳树,暗含对亲人和故乡的怀念。
诗歌鉴赏:
《忆远》通过对行人旅途的描写,展现了对归乡的渴望与思念的情感。诗的开篇以两句写行人的孤独与无奈,“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呈现出一种即将入夜的惆怅,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门前的双柳树,表达自己对这两棵树的喜爱以及它们之间的紧密关系。这一转折恰如其分,柳树在此不仅是景物的描写,更是情感的寄托,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情的眷恋。双柳树的“枝枝叶叶不相离”,在语义上强化了离愁别绪的主题,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诗人在这简短的文字中,巧妙地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唐代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人犹未有归期:描绘了远行者的无奈与渴望,表明行人对归家的期待尚未实现。
- 万里初程日暮时:强调旅途的遥远与开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心情的惆怅。
- 唯爱门前双柳树:转向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熟悉景物的深情。
- 枝枝叶叶不相离: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柳树的亲密与不离,象征着牢不可破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柳树被赋予情感,象征着亲情与思念。
- 对仗:如“枝枝叶叶”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柳树象征离别与思念,传达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行旅与自然的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亲情的珍视,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行人:远行与思念的象征。
- 日暮: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
- 双柳树:象征亲情与永恒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里初程”的意思是: A. 刚开始的旅途 B. 结束的旅途 C. 迷失的旅途
-
诗人喜欢的景物是什么? A. 一棵松树 B. 两棵柳树 C. 一片花海
-
诗中“枝枝叶叶不相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亲密与不离 C. 分离和孤独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送别》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比较《忆远》与《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为直接,而《忆远》则通过自然景象来引发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