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村行》

时间: 2025-04-28 11:18:49

果腹竟何事,萧然曳屐行。

閒共白云往,步寻流水声。

墟烟凝雨重,耕犊负犁轻。

独立板桥望,春山面面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村行 沈德潜 〔清代〕 果腹竟何事,萧然曳屐行。 閒共白云往,步寻流水声。 墟烟凝雨重,耕犊负犁轻。 独立板桥望,春山面面横。

白话文翻译:

为了填饱肚子,究竟要做些什么呢?我穿着木屐,悠然自得地行走。 我闲适地与白云为伴,漫步寻找流水的声音。 村庄的炊烟在雨中显得沉重,耕作的小牛背着犁轻快地行走。 我独自站在木板桥上眺望,春天的山峦层层叠叠,横亘在眼前。

注释:

  • 果腹:填饱肚子。
  • 萧然:形容悠闲自在的样子。
  • 曳屐:拖着木屐行走。
  • 閒共白云往:闲适地与白云为伴。
  • 墟烟:村庄的炊烟。
  • 凝雨重:在雨中显得沉重。
  • 耕犊:耕作的小牛。
  • 负犁轻:背着犁轻快地行走。
  • 板桥:木板搭建的桥。
  • 春山面面横:春天的山峦层层叠叠,横亘在眼前。

诗词背景: 沈德潜是清代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这首《春日村行》描绘了诗人在春日漫步乡村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日乡村的宁静与美好。首句“果腹竟何事,萧然曳屐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态度,不为物质所累,悠然自得。中间两句“閒共白云往,步寻流水声”进一步以白云和流水为伴,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后两句“独立板桥望,春山面面横”则通过诗人独自眺望的场景,传达了对春日山景的无限欣赏和内心的宁静安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清新,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

诗词解析:

  • 首句“果腹竟何事,萧然曳屐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态度,不为物质所累,悠然自得。
  • 次句“閒共白云往,步寻流水声”:以白云和流水为伴,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第三句“墟烟凝雨重,耕犊负犁轻”:通过村庄炊烟和耕牛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勤劳。
  • 末句“独立板桥望,春山面面横”:通过诗人独自眺望的场景,传达了对春日山景的无限欣赏和内心的宁静安详。

修辞手法:

  • 拟人:“閒共白云往”中的“共”字赋予白云以人的情感,与诗人相伴。
  • 对仗:“墟烟凝雨重,耕犊负犁轻”中的“重”与“轻”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通过描绘春日乡村的宁静景色,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白云:象征着自由和纯洁。
  • 流水:代表着生命的流动和自然的和谐。
  • 墟烟:反映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勤劳。
  • 春山: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萧然曳屐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积极进取 B. 淡泊名利 C. 忧国忧民
  2. “閒共白云往”中的“共”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3. 诗中“春山面面横”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秋天的山 B. 春天的山 C. 冬天的山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与自然美。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虽然都写春景,但沈德潜的诗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美,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德潜诗集》:收录了沈德潜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田园诗选》:收录了多位古代诗人的田园诗作,有助于对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