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渡江》

时间: 2025-01-11 05:11:31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月渡江 沈德潜 〔清代〕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白话文翻译:

夜空中的月光如同万里的金色波浪,明亮得让人眼前一亮。船帆如同十幅布匹,在空中破浪前行。远处三山的影子在微茫中似乎要消失,而六朝的繁华声音依旧在浩荡的水流中回响。水底的鱼龙在静谧的夜晚被惊动,天边的牛斗星在深夜中转动。强劲的风瞬间吹过京口,楚地和吴地的边界上充满了无限的情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波:指月光。
  • 布帆:船帆。
  • 三山:指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 六代:指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通常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 牛斗:指天上的牛宿和斗宿。
  • 京口:今江苏镇江,古代军事重镇。
  • 楚尾吴头:指楚地和吴地的边界。

典故解析:

  • 三山:源自中国古代神话,指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 六代声:指六朝的文化和历史影响,这里用来象征历史的回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德潜,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渡江时的景象,通过对月光、船帆、山影、水声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以及对旅途中的无限情感的抒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月渡江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首联以“万里金波”形容月光,给人以宏大的视觉冲击,而“布帆十幅”则形象地描绘了船只破浪前行的动态美。颔联和颈联通过对“三山影”和“六代声”的描绘,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追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尾联则以“长风瞬息”和“楚尾吴头”表达了旅途中的迅疾和边界的无限情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以“万里金波”形容月光,明亮而宏大,“布帆十幅”则形象地描绘了船只的动态。
  • 颔联:“微茫欲没三山影”描绘了远山的朦胧美,“浩荡还流六代声”则将历史的声音与自然景观相结合。
  • 颈联:“水底鱼龙惊静夜”通过动态的描绘增加了诗的生动性,“天边牛斗转深更”则描绘了星空的静谧。
  • 尾联:“长风瞬息过京口”表达了旅途的迅疾,“楚尾吴头无限情”则抒发了边界的无限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里金波”比喻月光,形象生动。
  • 拟人:如“浩荡还流六代声”赋予历史以声音,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月渡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的追忆,以及旅途中的无限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波:月光,象征明亮和宏大。
  • 布帆:船帆,象征动态和前行。
  • 三山:远山,象征朦胧和神秘。
  • 六代声:历史的声音,象征回响和记忆。
  • 鱼龙:水中的生物,象征动态和生机。
  • 牛斗:星空,象征静谧和深远。
  • 长风:风,象征迅疾和力量。
  • 楚尾吴头:边界,象征无限情感和边界的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金波”指的是什么? A. 阳光 B. 月光 C. 水波 D. 金色的波浪
  2. “三山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实际的山 B. 神话中的山 C. 远处的山 D. 心中的山
  3. “六代声”指的是什么? A. 六代人的声音 B. 六代的历史 C. 六代的文化 D. 六代的声音
  4. 诗中的“京口”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A. 南京 B. 镇江 C. 苏州 D. 杭州

答案:1. B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赤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沈德潜的《夜月渡江》与杜甫的《春夜喜雨》: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悟,但沈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旅途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清代诗歌鉴赏辞典》
  • 《沈德潜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