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盛彦光少府丘壑轩》
时间: 2025-01-11 05:58: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盛彦光少府丘壑轩 曾几 〔宋代〕 何许觅丘壑,不专在山林。胸次傥萧散,市朝有幽寻。只今谢幼舆,超然抱遐心。俯仰得佳趣,何尝日登临。我虽非夔旷,粗亦能赏音。不用一再鼓,山高水深深。
白话文翻译:
何处寻找丘壑之美,不仅仅在山林之间。心中若能宁静自在,即使在市朝也能寻得幽静。如今像谢幼舆一样,超脱世俗,怀抱远大的心志。无论俯仰之间,都能发现美好的趣味,何必要每日登高望远。我虽不是夔和旷那样的音乐大师,但也能够欣赏音乐之美。不需要一再击鼓,山高水深自有其深邃之美。
注释:
- 何许:何处。
- 丘壑:山丘和沟壑,泛指山水风景。
- 胸次:心中。
- 傥萧散:宁静自在。
- 市朝:市场和朝廷,泛指世俗之地。
- 谢幼舆:谢安,字幼舆,东晋政治家、文学家,以超脱世俗著称。
- 遐心:远大的心志。
- 夔旷:夔和旷,古代传说中的音乐大师。
- 赏音:欣赏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子固,号梅山,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官场中寻求心灵慰藉和超脱世俗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中,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寻找生活中的美好和趣味。通过对比山林与市朝,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山林与市朝,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诗中“何许觅丘壑,不专在山林”一句,表明了作者认为真正的丘壑之美不仅仅存在于自然山水之中,更在于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后文通过谢幼舆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超脱世俗、怀抱远大心志的重要性。最后两句“我虽非夔旷,粗亦能赏音。不用一再鼓,山高水深深”,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直接感受,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内心宁静和精神自由的普遍心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许觅丘壑,不专在山林”:表达了作者认为真正的丘壑之美不仅仅存在于自然山水之中,更在于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 “胸次傥萧散,市朝有幽寻”:强调了即使在繁忙的市朝中,只要内心宁静,也能找到幽静之处。
- “只今谢幼舆,超然抱遐心”:通过谢幼舆的典故,强调了超脱世俗、怀抱远大心志的重要性。
- “俯仰得佳趣,何尝日登临”:表达了作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趣味。
- “我虽非夔旷,粗亦能赏音”:表达了作者虽然不是音乐大师,但也能够欣赏音乐之美。
- “不用一再鼓,山高水深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直接感受,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山林与市朝,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超脱的重要性。
- 典故:使用谢幼舆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深度。
- 比喻:将内心的宁静比作丘壑之美,将自然之美比作山高水深。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自由,即使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中,也能够保持超脱和寻找生活中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丘壑:象征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
- 山林:象征自然和隐逸。
- 市朝:象征世俗和繁忙。
- 谢幼舆:象征超脱世俗和怀抱远大心志。
- 山高水深:象征自然之美的深邃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谢幼舆”是指谁? A. 谢安 B. 谢灵运 C. 谢朓 D. 谢道韫
- 作者认为真正的丘壑之美在哪里? A. 山林 B. 市朝 C. 内心 D. 自然
- 诗中“我虽非夔旷,粗亦能赏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自谦 B. 自豪 C. 无奈 D. 感慨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曾几的《题盛彦光少府丘壑轩》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但王维更侧重于隐逸生活,而曾几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几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曾几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