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适台州》
时间: 2025-01-11 06:08: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适台州 曾几 〔宋代〕
风林何许著惊禽, 惟有台州旧所临。 避地妻孥虽在眼, 藏山文字却关心。 维扬大将金城固, 建业名臣天椠深。 说与单于归去好, 长淮边是杀胡林。
白话文翻译:
在风林中,惊飞的鸟儿何处栖息, 只有台州是我旧时的临地。 避难时,妻儿虽在眼前, 但心中更关心的是那些藏于山中的文字。 维扬的大将如金城般坚固, 建业的名臣学识渊博如天书。 告诉单于回去吧, 长淮边就是杀胡的战场。
注释:
- 风林何许著惊禽:风林中,惊飞的鸟儿在哪里栖息。何许,何处。
- 台州旧所临:台州是作者曾经居住或到过的地方。
- 避地妻孥虽在眼:避难时,妻儿虽在眼前。妻孥,妻儿。
- 藏山文字却关心:心中更关心的是那些藏于山中的文字。藏山文字,指隐秘的学问或文献。
- 维扬大将金城固:维扬的大将如金城般坚固。维扬,今江苏扬州。金城,坚固的城墙。
- 建业名臣天椠深:建业的名臣学识渊博如天书。建业,今江苏南京。天椠,指深奥的书籍。
- 说与单于归去好:告诉单于回去吧。单于,古代匈奴的君主。
- 长淮边是杀胡林:长淮边就是杀胡的战场。长淮,指淮河。杀胡林,指抗击外族的战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子舆,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在南宋时期,因战乱避难至台州时所作,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学问的执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金兵南侵,曾几避难至台州。诗中反映了战乱时期的动荡不安,以及作者对学问的执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风林中的惊禽与台州的旧所,表达了作者在战乱中的无奈与对旧地的怀念。诗中“避地妻孥虽在眼,藏山文字却关心”一句,深刻描绘了作者在动荡时期对学问的执着,即使在避难中,心中仍牵挂着那些藏于山中的文字。后两句通过对维扬大将和建业名臣的赞美,暗示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林何许著惊禽:开篇设问,风林中的惊禽何处栖息,暗示了战乱中的不安定。
- 惟有台州旧所临:回答前句,台州是作者旧时的临地,表达了对旧地的怀念。
- 避地妻孥虽在眼:避难时,妻儿虽在眼前,但心中仍有牵挂。
- 藏山文字却关心:心中更关心的是那些藏于山中的文字,体现了对学问的执着。
- 维扬大将金城固:赞美维扬的大将如金城般坚固,暗示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 建业名臣天椠深:赞美建业的名臣学识渊博如天书,体现了对学问的尊重。
- 说与单于归去好:告诉单于回去吧,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 长淮边是杀胡林:长淮边就是杀胡的战场,直接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
修辞手法:
- 设问:开篇设问,增加诗的悬念和深度。
- 对比:通过风林惊禽与台州旧所的对比,表达了对旧地的怀念。
- 象征:藏山文字象征学问,金城象征坚固,天椠象征深奥。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战乱中的无奈与对学问和国家安定的执着追求。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在动荡时期对学问的执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风林惊禽:象征战乱中的不安定。
- 台州旧所:象征旧时的安定。
- 藏山文字:象征学问和文化的传承。
- 金城:象征坚固和安定。
- 天椠:象征深奥的学问。
- 长淮边:象征战场和战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藏山文字却关心”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执着? A. 家庭 B. 学问 C. 国家 D. 朋友 答案:B
-
诗中“说与单于归去好”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向往? A. 战争 B. 和平 C. 权力 D. 财富 答案:B
-
诗中“长淮边是杀胡林”一句,象征了什么? A. 和平 B. 学问 C. 战乱 D. 安定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同样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战乱和对和平的向往。
-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了对抗金战争的豪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对比:
- 曾几的《将适台州》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两者都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战乱和对和平的向往,但曾几的诗更侧重于对学问的执着,而陆游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几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曾几诗歌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