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意寄崔侍郎》

时间: 2025-01-10 22:56:35

莫漫恋浮名,应须薄宦情。

百年齐旦暮,前事尽虚盈。

愁鬓行看白,童颜学未成。

无过天竺国,依止古先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道意寄崔侍郎 李冶 〔唐代〕

莫漫恋浮名,应须薄宦情。 百年齐旦暮,前事尽虚盈。 愁鬓行看白,童颜学未成。 无过天竺国,依止古先生。

白话文翻译

不要过分迷恋虚浮的名声,应该淡泊官场的情感。 人生百年,不过朝夕之间,过去的事情都已成空。 忧愁使得鬓发即将变白,而童真的容颜却还未养成。 没有什么比得上天竺国,那里有古先生的教导。

注释

  • 莫漫恋浮名:不要过分迷恋虚浮的名声。
  • 应须薄宦情:应该淡泊官场的情感。
  • 百年齐旦暮:人生百年,不过朝夕之间。
  • 前事尽虚盈:过去的事情都已成空。
  • 愁鬓行看白:忧愁使得鬓发即将变白。
  • 童颜学未成:而童真的容颜却还未养成。
  • 无过天竺国:没有什么比得上天竺国。
  • 依止古先生:那里有古先生的教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冶,唐代女诗人,字季兰,擅长写诗,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她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冶写给崔侍郎的,表达了她对官场浮名和世俗情感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修行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天竺国”和“古先生”可能指的是佛教的修行之地和导师。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首句“莫漫恋浮名”直接点明主题,劝诫人们不要过分迷恋虚浮的名声。接着,“应须薄宦情”进一步强调了对官场情感的淡泊态度。中间两句“百年齐旦暮,前事尽虚盈”通过对比人生的短暂和过去的虚无,加深了这种淡泊的情感。后两句“愁鬓行看白,童颜学未成”则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忧虑和对童真未成的遗憾。最后两句“无过天竺国,依止古先生”则转向对修行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漫恋浮名:直接点明主题,劝诫人们不要过分迷恋虚浮的名声。
  2. 应须薄宦情:进一步强调了对官场情感的淡泊态度。
  3. 百年齐旦暮:通过对比人生的短暂,加深了这种淡泊的情感。
  4. 前事尽虚盈:通过过去的虚无,加深了这种淡泊的情感。
  5. 愁鬓行看白: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忧虑。
  6. 童颜学未成:表达了诗人对童真未成的遗憾。
  7. 无过天竺国:转向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8. 依止古先生: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百年齐旦暮”和“前事尽虚盈”的对比,加深了淡泊的情感。
  • 象征:“愁鬓行看白”和“童颜学未成”通过形象的描绘,象征了时光的流逝和童真的未成。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淡泊名利,向往修行生活。通过对比人生的短暂和过去的虚无,以及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名:虚浮的名声。
  • 宦情:官场的情感。
  • 百年:人生的短暂。
  • 前事:过去的虚无。
  • 愁鬓:忧虑的鬓发。
  • 童颜:童真的容颜。
  • 天竺国:修行的圣地。
  • 古先生:修行的导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莫漫恋浮名”中的“浮名”指的是什么? A. 虚浮的名声 B. 实际的名声 C. 官职 D. 财富

  2. 诗中“应须薄宦情”中的“宦情”指的是什么? A. 官场的情感 B. 家庭的情感 C. 朋友的情感 D. 爱情的情感

  3. 诗中“百年齐旦暮”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人生短暂 B. 人生漫长 C. 人生充实 D. 人生虚无

  4. 诗中“无过天竺国”中的“天竺国”指的是什么? A. 佛教圣地 B. 道教圣地 C. 基督教圣地 D. 伊斯兰教圣地

答案

  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别业》: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终南别业》与李冶的《道意寄崔侍郎》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风光,而李冶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淡泊名利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冶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李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李冶诗作的详细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