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时间: 2025-01-10 21:59:43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纳兰性德 〔清代〕

朔风吹散三更雪,
倩魂犹恋桃花月。
梦好莫催醒,
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
枕畔红冰薄。
塞马一声嘶,
残星拂大旗。

白话文翻译:

北风吹散了夜半的雪,
美丽的梦魂仍然迷恋桃花下的明月。
梦中美好且不必催醒,
就让它自自在在地飘荡吧。
无意间听见画角声,
枕边的红冰似乎薄了。
边塞的马匹发出一声嘶鸣,
残星映着大旗轻轻摇曳。

注释:

  • 朔风:北风,冬季的冷风。
  • 三更:夜里11点到1点的时段,古代称夜的时间为更。
  • 倩魂:美丽的梦魂,指梦中的美好景象。
  • 桃花月:指桃花下的月亮,寓意美好。
  • 画角:古代乐器,常用于军中,代表边塞的景象。
  • 塞马:边塞的马,喻指战马。
  • 残星拂大旗:在星星微弱的光辉下,大旗轻轻摇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5),满族,字容若,号柳泉,是清初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细腻,常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相结合,反映出深切的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纳兰性德在生活中经历情感波折和社会动荡之际。诗中通过描绘梦境和现实的交错,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词作。诗的开头以“朔风吹散三更雪”引入,描绘出寒冷的北风和夜半时分的雪,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接着用“倩魂犹恋桃花月”表达了对美好梦境的留恋,桃花和明月的意象,使人想起春天的温暖和浪漫。整首词通过梦境的描绘,表现出词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不满。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一句,既透露出对梦境的珍视,也隐含着对现实的放弃,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态度。诗中“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描绘出边塞的孤寂与冷清,透出一种缠绵的忧伤。“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则将情感与时局结合,反映了动荡的时代背景。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词人深厚的情感和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朔风吹散三更雪:北风把夜里的雪吹散,表现了寒冷的冬夜。
  2. 倩魂犹恋桃花月:梦中美丽的魂灵仍然在恋恋不舍于桃花下的明月。
  3. 梦好莫催醒:美好的梦境无需催促醒来,意在珍惜梦中的美好。
  4. 由他好处行:让梦随意飘荡,不必强求。
  5. 无端听画角:无意中听到了乐器的声音,暗示了边塞的孤寂。
  6. 枕畔红冰薄:枕边的冰凉似乎变薄,象征着梦境渐趋真实。
  7. 塞马一声嘶:边塞的马匹发出嘶鸣,增添了边塞的气氛。
  8. 残星拂大旗:微弱的星光照耀着战旗,暗示着动荡的局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倩魂犹恋桃花月”,将梦魂比作桃花下的美好情景。
  • 拟人:如“残星拂大旗”,赋予星星以动作。
  • 对仗:全词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梦境的珍惜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沉思与感慨。通过清冷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柔弱而坚定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朔风:象征寒冷与孤独。
  • 桃花月:象征美好与温暖的回忆。
  • 画角:代表边塞的孤寂与历史的沧桑。
  • 塞马:暗示战争与动荡,反映社会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朔风”指的是哪个方向的风? A. 南风
    B. 东风
    C. 北风
    D. 西风

  2. “倩魂犹恋桃花月”中的“倩魂”指代什么? A. 美丽的梦境
    B. 一位女子
    C. 夜晚的星星
    D. 桃花

  3. “由他好处行”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A. 对现实的追求
    B. 对梦的放弃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C - 北风
  2. A - 美丽的梦境
  3. C - 对生活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与李清照的词作都表现出细腻的情感,但纳兰性德更多地融入了北方的边塞情景,而李清照则倾向于表达南方的婉约之美。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选读》
  • 《纳兰性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