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清平乐·风鬟雨鬓
原文展示: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
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遍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白话文翻译:
风吹乱了头发,雨打湿了鬓角,偏偏这些都是无常的来临。
我疲倦地倚着玉兰树,遥望着月亮的光晕,轻声细语中香气近在咫尺。
柔和的风透过窗纱吹来,心中的期盼却仿佛隔着千山万水。
从此以后,我只会因春天的离别而伤感,黄昏时分只能对着梨花独自惆怅。
注释:
- 风鬟雨鬓:形容女子的头发因风雨而凌乱。
- 来无准:指来得没有规律,隐喻感情的无常。
- 倦倚:疲倦地倚靠。
- 玉兰:一种花,象征清雅。
- 月晕:月亮周围的光晕。
- 心期便隔天涯:心中对某人的期盼似乎无法跨越遥远的距离。
- 伤春伤别:因春天的离去和别离而感到伤感。
典故解析:
“伤春”常见于古代诗词,表示对春天的感伤,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而“梨花”在古诗中常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进一步渲染了诗中的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人,清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清新婉约,情感细腻,善于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纳兰性德的个人生活经历与情感困扰的时期,反映出他对爱情与离别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清平乐·风鬟雨鬓》是纳兰性德的一首经典词作,展现了他对爱情和离别的细腻感受。开篇以“风鬟雨鬓”描绘女子的娇羞和风雨的无情,瞬间拉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接下来的“倦倚玉兰看月晕”则展示了诗人那种在美景中沉思的孤独与惆怅。
“心期便隔天涯”一语,深刻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情感强烈而又无奈。最后两句“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更是将离愁别绪推向高潮。梨花的意象不仅增添了春天的美丽感,同时也暗示了短暂与无常,令整首词浸透了忧伤的氛围。
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深情的抒发,纳兰性德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描绘女子因风雨而凌乱的头发,暗示生活的无常与变幻。
- 倦倚玉兰看月晕:表现诗人在美丽的夜晚感到疲惫,倚靠在玉兰树下,享受月光。
- 容易语低香近:暗示诗人与爱人亲近的时刻,轻声细语间的香气弥漫。
- 软风吹遍窗纱:细腻的描写,形象地展现出温柔的晚风。
- 心期便隔天涯:表达对远方人的思念,心愿却如天涯般遥远。
- 从此伤春伤别:感慨春天的离去与分别带来的痛苦。
- 黄昏只对梨花:在黄昏时分,独自面对梨花,增添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把女子的头发与风雨作比,展现其脆弱。
- 拟人:将风描述为“软”,赋予风以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全诗用词对称,增添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个人对爱情与时光流逝的思考与感伤,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离别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鬟:象征女子的柔美与脆弱。
- 雨鬓:暗示生活的无情与变化。
- 玉兰:象征清雅、高洁。
- 月晕:代表美好、宁静的时光。
- 梨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短暂,深化了离愁的主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风鬟雨鬓”主要描绘了什么意象?
A. 孤独
B. 美丽的女子
C. 自然景物
D. 离愁 - “从此伤春伤别”中“伤春”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美丽
B. 春天的离去
C. 春天的到来
D. 春天的欢快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清平乐·风鬟雨鬓》与李清照《如梦令》都探讨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纳兰的词中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李清照则通过自我情感的流露,强调了个体与环境的互动。
参考资料:
- 《纳兰性德词集》
- 《清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