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观象台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2:53: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严飙吹雪满西山,
原野苍茫积素间。
钲鼓一军劳挽粟,
风沙十月忆当关。
重闉日落铜符出,
大漠云驱塞马还。
骠骑贰师俱寂寞,
短衣拟缀羽林班。
白话文翻译:
一阵严寒的狂风吹着雪花,覆盖了西山;
原野一片苍茫,白雪积满了大地。
鼓声阵阵,军队辛苦地收割着粮食,
十月的风沙让我想起了边关的情景。
落日沉入重重的城墙,铜制的信号旗在空中飘舞,
大漠的云彩驱赶着守塞的马匹回归。
骠骑军和贰师都感到孤寂,
我穿着短衣,想要装点羽林军的形象。
注释:
- 严飙:猛烈的寒风。
- 西山:指西边的山,象征严寒的环境。
- 苍茫:形容景色广阔而模糊。
- 钲鼓:指鼓声,代表军队的行军或战斗。
- 挽粟:指收割粮食。
- 风沙十月:指十月的风沙天气。
- 重闉:指厚重的城墙。
- 铜符:古代用于传递军令的信物。
- 骠骑:古代骑兵部队。
- 贰师:指另一支骑兵部队。
- 羽林班:羽林军,古代专门负责皇帝侍卫的部队。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钲鼓一军”和“风沙十月”描绘了边关战士的艰苦生活,反映了战时的紧张与疲惫。“铜符出”则暗示着军事命令的传达,表现出战争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梦麟,名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与士兵的生活,常常体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朝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边疆常有战事。诗人通过描绘冬日的艰苦场景,表达了对士兵生活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严寒的冬日场景,勾勒出边塞士兵的辛劳与孤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开头的“严飙吹雪”确立了诗的基调,营造出一种凛冽的冬日气息,随后描绘的“原野苍茫积素间”,则让人感受到广袤无垠的孤独与寂寞。接着,诗人用“钲鼓一军劳挽粟”描写了士兵在寒风中辛勤收割的情景,表现出他们为国家奉献的艰辛与不易。“风沙十月忆当关”则在情感上引入了一种对往事的怀念,表达出对边关生活的深切思索。
后半部分,诗人用“重闉日落铜符出”描绘了战士们在日落时仍然要坚守岗位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无奈的现实。同时“大漠云驱塞马还”传达了返回和归属的希望,但“骠骑贰师俱寂寞”则突显了孤独感,令人感慨。最后一句“短衣拟缀羽林班”更是将个人的渺小与伟大的羽林班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与渴望,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严飙吹雪满西山:表现了冬日的寒冷,雪花覆盖西山,暗示环境的恶劣。
- 原野苍茫积素间:描绘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突显出边塞的寂静。
- 钲鼓一军劳挽粟:军队在寒风中辛苦劳作,强调士兵的辛勤与奉献。
- 风沙十月忆当关:回忆起风沙天气中的战斗生活,情感更为深沉。
- 重闉日落铜符出:描绘日落时的壮丽与无奈,铜符是军令的象征。
- 大漠云驱塞马还:描写马匹归来的场景,暗示对故土的思念。
- 骠骑贰师俱寂寞:表明两支骑兵部队的孤独,展现士兵的心境。
- 短衣拟缀羽林班:表达对羽林军的向往,体现个人的渺小与对归属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严飙”与“吹雪”,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用“铜符”比喻军事命令的传递。
- 意象:如“西山”、“原野”、“钲鼓”等,营造出丰富的场景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边关士兵艰辛生活的同情和对家国的思念,揭示了战争带来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西山:象征严寒与孤独。
- 雪:代表艰难的环境与清冷的心境。
- 军队:象征着忠诚与奉献,体现了士兵的辛勤。
- 铜符:代表军事命令,传达战争的紧迫感。
- 大漠:象征辽阔与孤寂,反映出战士们的思乡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严飙”指什么?
- A. 温暖的春风
- B. 凶猛的寒风
- C. 静谧的夜风
-
“钲鼓一军劳挽粟”中的“钲鼓”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战斗的声音
- C. 军队的行军
-
诗中提到的“铜符出”是什么意思?
- A. 军令的传递
- B. 黄金的财宝
- C. 个人的信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生活,但更侧重于对战争的思考与感叹。而梦麟的《冬日观象台 其二》则通过具体的冬日场景表现了士兵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梦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