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游武夷自瓯宁入建阳途中偶成》
时间: 2024-09-19 21:55: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游武夷自瓯宁入建阳途中偶成
作者: 查嗣瑮
朝烟作雾寒濛濛,
肩舆似水浮艨艟。
风回雾敛忽见路,
危桥袅柱三枝筇。
空山闻雷却见日,
雨脚已过西南峰。
南峰迎客复送客,
出没不受浮云封。
眼看得晴雨亦好,
翻覆何足关心胸。
不知何年雷起蛰,
满壑幼出千蛟龙。
张髯奋鬣矜爪觜,
失地变作离松。
山田梯水高级级,
野碓凿涧寒冬冬。
老农习懒午正睡,
一声布谷催春舂。
觉来掬水方洗眼,
笑看过客何匆匆。
我来不受尘事役,
原与猿鹿相追从。
幔亭锦幄渺何许,
即此已足耽游踪。
泉清酒香野店净,
当垆女插山花红。
百钱一醉万虑失,
去路隐隐随遥钟。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诗人从瓯宁到建阳途中所见的美丽自然景色和感受到的闲适心情。清晨的烟雾如同薄雾般弥漫,肩舆在河流上漂浮似的。风吹散了雾气,路途豁然开朗,眼前的危桥如同细长的筇竹般摇曳。空山之中可以听到雷声,却又见到了阳光,雨水已然过了西南的山峰。南峰迎接过客,送走过客,这里的人们都不受浮云的阻碍随意往来。
眼前的晴雨都显得美好,天气变化又何足挂齿。想不透何年何月雷声响起,满山的幼蛟如同长龙般奔涌。张牙舞爪的猛兽失去了栖息之地,变成了孤独的松树。山田的梯田如同台阶,野碓在寒冬中开凿。懒散的老农在午后正酣然入睡,布谷鸟一声叫唤催促着春天的到来。醒来时,掬水洗眼,看到过客匆匆而过,忍不住笑了。
我来这里不受世俗的羁绊,正如猿猴和鹿儿自由地追逐。这幔亭锦幄远在何处?即使在此,已经足够让我沉醉于游览的乐趣。泉水清澈,酒香四溢,野店干净整洁,店里的女子插着山花,红艳动人。用百钱换来一醉,万忧随之消散,去路在隐约的钟声中渐行渐远。
注释:
字词注释:
- 晨烟:早晨的烟雾。
- 肩舆: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类似于轿子。
- 艨艟:古代的大船。
- 筇:竹竿。
- 皓日:明亮的阳光。
- 雷起蛰:雷声响起,蛰伏的生物苏醒。
- 百钱一醉:以少量的钱换取一场醉意。
典故解析:
- 布谷鸟:古诗中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布谷鸟声催促农忙。
- 猿鹿:代表自然的自由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查嗣瑮,清代诗人,作风清新洒脱,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查嗣瑮途经武夷山时,反映了他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诗歌鉴赏:
《将游武夷自瓯宁入建阳途中偶成》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与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人以清晰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武夷山的自然之美与人文气息。诗中通过对晨雾、阳光、雷声等自然现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人从“朝烟”与“肩舆”开始,生动地勾勒出旅途中的宁静和神秘,接着通过“空山闻雷却见日”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活力。南峰的迎送客人,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不受环境的限制。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人不仅在描绘风景,更在反思自我,寻找内心的安宁。
最后的几句,诗人通过“百钱一醉万虑失”的方式,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释然,追求一种淡泊而自由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烟作雾寒濛濛:早晨的烟雾弥漫,显得寒冷而朦胧。
- 肩舆似水浮艨艟:肩舆如同在水上漂浮的船只。
- 风回雾敛忽见路:风吹散雾气,突然看见了路。
- 危桥袅柱三枝筇:危桥上摇曳的柱子像三根竹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肩舆比作漂浮的船,增强画面感。
- 拟人:将云雾描述为有生命的存在,增添神秘感。
- 对仗:如“迎客复送客”,增强了诗句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自然的自由与内心的宁静,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烟:象征清新与未知。
- 雷声: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觉醒。
- 猿鹿:自然的自由与和谐。
- 泉水:清澈见底,象征纯净的心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肩舆似水浮艨艟”所表达的意象是什么?
- A. 交通工具
- B. 自然景观
- C. 旅途的宁静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布谷鸟”象征着____的到来。
-
判断题:诗人对世俗生活感到厌烦。(对/错)
答案:
- C
- 春天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查嗣瑮与王维的山水诗都有对自然的赞美,但查嗣瑮更强调心灵的自由与世俗的超脱,而王维则表现出更多的哲理与禅意。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山水诗的美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