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骚客高吟地,山僧指旧基。
虚堂非昔搆,清景是当时。
石甃流泉漫,松轩度日迟。
鯈鱼有馀乐,池上竟谁知。
白话文翻译:
诗人在此吟唱,山中的僧人指向那古老的遗址。
这空荡荡的书堂再也不是昔日的模样,而清幽的景致却依然如故。
石砌的小路上流水潺潺,松树下的轩榭让人悠然度过日子。
池塘里的鱼儿欢快游动,然而又有谁知道这里的乐趣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骚客:指爱好诗歌的文人。
- 山僧:指山中的和尚,常与自然景色相结合。
- 虚堂:指空旷的书室。
- 搆:结构、建造。
- 石甃:用石块铺成的路。
- 松轩:松树下的楼台或休息处。
- 鯈鱼:一种鱼类,通常象征快乐与悠闲。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骚客”和“山僧”是古代文人和僧侣的典型形象,代表了追求精神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镇,宋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风光和内心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人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在一处僻静之地时,感受到周围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借此表达对往昔的思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诗歌鉴赏:
《齐无己书堂》是一首表现诗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关系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旧书堂和周围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深邃的思考与感悟。首联“骚客高吟地,山僧指旧基”即以对话的形式,将文人和修道者的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接下来的“虚堂非昔搆,清景是当时”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变迁,虽是空堂,但清幽的自然景致依旧恍如昨日。
后两联,诗人描绘了流水与松轩的意象,体现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悠然自得。“石甃流泉漫,松轩度日迟”描写出了一幅恬静的画面,令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在最后一句“鯈鱼有馀乐,池上竟谁知”,则引发了读者对快乐的思考,池塘中的乐趣不为外人所知,似乎隐喻着一种内心的满足与独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骚客高吟地:描绘诗人情绪高昂,吟唱之处。
- 山僧指旧基:山中的僧人指向古老的遗址,暗示历史的沉淀。
- 虚堂非昔搆:空荡的书堂已非往昔的模样,暗示时间流逝。
- 清景是当时:清晰美好的景象依然存在,展现自然的恒久。
- 石甃流泉漫:石砌的小路上流淌着泉水,生动描绘自然的韵味。
- 松轩度日迟:松树下的轩榭,让人悠闲度日,体现诗人的生活态度。
- 鯈鱼有馀乐:池塘里的鱼自由游动,象征生活的乐趣。
- 池上竟谁知:对乐趣的隐秘性,暗含个人的内心世界。
修辞手法:
- 采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自然景物生动鲜活。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骚客:象征文人、诗人的情怀。
- 山僧:代表修道者与自然的和谐。
- 虚堂:暗示人心与文化的空灵。
- 石甃流泉:象征自然的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 松轩: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安详。
- 鯈鱼:象征生活中的乐趣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骚客”指的是:
A) 文人
B) 农夫
C) 商人 -
“虚堂”在诗中指的是:
A) 丰富的书籍
B) 空荡荡的书室
C) 热闹的集市 -
诗中提到的“松轩”象征着:
A) 忙碌的生活
B) 悠闲的度日
C) 繁华的都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比较华镇与王维的自然描写,华镇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艺术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