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月(二首)》

时间: 2025-01-11 16:48:50

步月下庭除,萤飞花影侧。

露下不知寒,鸣蛩动秋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步月下庭除,萤飞花影侧。
露下不知寒,鸣蛩动秋色。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走出庭院,萤火虫在花影旁飞舞。
露水落下,却不觉得寒冷,秋天的蝉鸣响起,渲染了这一片秋色。

注释:

  • 步月:在月光下行走。
  • 庭除:庭院和空地,表示诗人所处的环境。
  • :萤火虫,夜间发光的小虫子,常用来烘托夜景的美。
  • 花影侧:花的影子在一旁,描绘出月夜的宁静与美丽。
  • 露下:露水降落,象征着清晨的清新与湿润。
  • 不知寒:不觉得冷,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
  • 鸣蛩:蝉鸣,传达出秋天的气息。
  • 动秋色:描绘秋天的风景,生动地展现出季节的变迁。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萤火虫”与“鸣蛩”均为自然景象的描写,体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项兰贞,明代女诗人,以清丽的诗风著称。她的诗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创作,诗人对月光、萤火虫、露水及秋天的蝉鸣产生了深刻的感触,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步月》以其清幽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吸引了读者的目光。诗人在月光下的庭院中漫步,萤火虫的飞舞与花影的摇曳交织成一幅静谧的画面,令人心生向往。首句“步月下庭除”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洒在庭院中,给人以温柔的照拂。随后的“萤飞花影侧”更加丰富了这一画面,萤火虫的微光映衬着花影,增添了灵动之感,体现了自然之美。

而“露下不知寒”则流露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尽管夜间露水湿润,诗人却不以为意,说明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鸣蛩动秋色”则将季节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结合在一起,秋天的蝉鸣成为了自然界的交响乐,唤起了对生命流转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步月下庭除:在月光下走出庭院,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2. 萤飞花影侧:萤火虫在花影旁飞舞,表现出自然的灵动与美丽。
  3. 露下不知寒:露水虽湿,却不感到寒冷,传达出一种从容的心态。
  4. 鸣蛩动秋色:蝉鸣响起,点缀了秋天的色彩,象征着季节的更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诗人感受结合,形成意象。
  • 拟人:蝉鸣被赋予了“动”的特性,使环境更为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夜晚月光、萤火虫、露水与蝉鸣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宁静与清幽。
  • 萤火虫:象征灵动与生命的活力。
  • 露水:象征清新、纯净。
  • 秋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步月”指的是什么? A. 在月光下行走
    B. 徒步旅行
    C. 观看月亮

  2. 诗人对露水的感受是? A. 感到寒冷
    B. 不知寒
    C. 害怕寒冷

  3. 诗中提到的“鸣蛩”指的是? A. 小鸟
    B. 蛙鸣
    C. 蝉鸣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月夜的情景,但更多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月夜中引发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精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