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连床留昨夜,九日复筵开。
白发愁中赋,黄花乱后杯。
霜兼宫树变,雁自塞门来。
赖是同心者,深知庾信哀。
白话文翻译:
昨夜的宴席还留在床头,今天重阳节又开宴。
白发之人愁苦地作诗,黄花盛开后酒杯纷乱。
霜冻使宫中的树木变得萧条,雁阵自塞外飞来。
幸好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深知庾信的哀伤。
注释:
- 连床:指昨夜的宴席仍在床上留存。
- 九日:指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
- 白发:象征老年,表达愁苦之情。
- 黄花:通常指菊花,重阳节时人们会赏菊。
- 霜兼宫树:霜使宫中的树木变得凋零。
- 雁自塞门来:雁是候鸟,象征着北方,表示秋冬的到来。
- 庾信: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忧伤的诗风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明代诗人,字思道,号秋水,著有《谢榛集》。他的诗作品质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同时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重阳节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聚,诗人在此时刻不仅表达了对节日的庆祝,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九日集徐郎中汝思宅得杯字》通过重阳节的宴会场景,引发了诗人对人生、时光、友情等主题的深思。诗中“连床留昨夜,九日复筵开”开篇便以宴席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气氛。宴席的延续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但随之而来的“白发愁中赋”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黄花乱后杯”不仅描绘了重阳节赏菊的习俗,也暗示着酒杯的纷乱与人心的愁苦。秋天的霜冻让“宫树变”,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枯萎,而“雁自塞门来”更是对北方寒冷的引入,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温暖。
最后两句“赖是同心者,深知庾信哀”则是诗人的情感归宿。庾信的“哀”是对离别与失去的深刻感受,与志同道合之人共鸣,传达出一种同悲共感的情谊。整首诗在节日的欢愉中透出一丝忧伤,既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也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连床留昨夜:宴席的余温,暗示着与朋友的亲密。
- 九日复筵开:重阳节再聚,表达节日的喜庆。
- 白发愁中赋:白发象征忧愁,感叹时光流逝。
- 黄花乱后杯:黄花的盛放与酒杯的纷乱,反映出人生的多变。
- 霜兼宫树变:霜冻带走生机,象征生命的脆弱。
- 雁自塞门来:引入秋意,暗示季节更迭。
- 赖是同心者:强调友情的可贵。
- 深知庾信哀:对庾信的理解,表达同感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发愁中赋,黄花乱后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黄花、白发、霜、雁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
- 比喻:用自然现象来映射人生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场景,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主题,同时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意象分析:
- 黄花:象征着重阳节的庆祝与长寿,也暗示时光的流逝。
- 白发:表现出时间带来的愁苦与沉重。
- 霜:象征着秋冬的来临,生命的凋零。
- 雁:象征着思乡情怀与季节的更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重阳节
D. 春节 -
诗中提到的“庾信”是指什么? A. 一位著名的将领
B. 一位诗人
C. 一个历史事件
D. 一种花 -
“连床留昨夜”中的“连床”是指什么? A. 昨夜的宴席
B. 一张床
C. 一种饮食
D. 朋友的家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谢榛的诗作均涉及重阳节,但王维更侧重于思念亲人,而谢榛则着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诗人传记》
- 《谢榛研究》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九日集徐郎中汝思宅得杯字》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