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睥睨胡天近,登临边树迷。
汉兵不到处,寒鸟向谁啼。
白话文翻译:
站在高楼上,俯视着近在咫尺的胡人领土,登上这边疆的树木,眼前的景象让我迷惑不已。汉朝的军队还未抵达这里,寒鸦又在对着谁哀鸣呢?
注释:
- 睥睨:形容俯视、轻视的样子。
- 胡天:指胡人的天,代表敌国的领土。
- 登临:登上(高处),临眺。
- 边树:边境的树木。
- 汉兵:指汉朝的军队。
- 不到处:指汉兵未到达的地方。
- 寒鸟:寒冷时节的鸟,暗示孤独和哀伤。
- 向谁啼:寒鸟向谁鸣叫,表达无处倾诉的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字景华,号溪山,明代诗人,出身于山西,擅长诗文,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和边疆的深刻感受,兼具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边疆局势动荡,诗人身处代州,目睹了胡人侵扰的情形,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对边疆孤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高望远的场景,展现了边疆的险恶与孤独。开篇“睥睨胡天近”,既有对敌国的轻视,也暗含对国家安全的忧虑。在这纷乱的时局下,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无奈的情感。接着“登临边树迷”,让人感受到诗人在边境树木间迷失方向的困惑,暗示了对未来的茫然。最后两句“汉兵不到处,寒鸟向谁啼”,则将孤独与悲凉推向高潮,汉军尚未抵达,寒鸦的哀鸣仿佛在诉说着无处倾诉的苦闷,诗中蕴含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生存环境的无奈和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睥睨胡天近”:诗人高瞩远望,胡人的领土近在眼前,表现了对敌人的警觉与敌对情绪。
- “登临边树迷”:登上边境的树木,眼前的景象令他迷惑,象征着身处危境的无助感。
- “汉兵不到处”:汉军尚未到达,暗示边境的防线薄弱,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
- “寒鸟向谁啼”:寒鸦无处倾诉,表现了孤独和无助,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结构相对称,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寒鸟的哀鸣被赋予了情感,象征着孤独与无奈。
-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边疆士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和个人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 胡天:象征敌国的威胁与不安。
- 边树:代表边疆的孤寂与迷茫。
- 寒鸟:表达孤独与无助,象征士人心中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睥睨”的意思是: A. 俯视 B. 仰望 C. 跑去 D. 徘徊
-
诗人通过“寒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希望 D. 愤怒
-
“汉兵不到处”说明了什么? A. 汉军已经到达 B. 汉军尚未到达 C. 汉军正在撤退 D. 汉军正在战斗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谢榛的《雪后登代州城楼时虏犯岢岚三首》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谢榛更侧重于边疆的孤独与危机,而杜甫则更多关注自身的失落与时代的苦难。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主题和意象的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