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史十忠诗 其九 少傅枢密使张公》
时间: 2025-01-11 16:01: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士有守节死,岂以责武夫。
武夫尚能奇,消得银管书。
何许熊虎英,铁面美髯须。
护寒久枕戈,赴难甘捐躯。
金山定活著,志愿嗟违初。
江心集群策,炎精回一嘘。
间关障海滨,万死存赵孤。
时也可奈何,北风散樯乌。
漂漂竟何之,无乃膏鲸鱼。
渭滨多贵将,反笑斯人迂。
白话文翻译
士人有守节而死的,怎能责怪武夫呢?
武夫能够奇迹般地战斗,还能写出银管书。
谁说那像熊虎一般的英雄,面如铁石,须如美髯?
他在寒冷中长久枕戈,赴难之时甘愿捐躯。
金山一定会活下去,而我的志愿却与最初相违。
江心聚集了各路策士,烈焰般的精英随意呼唤。
海滨间关阻隔,万死也要保住赵孤。
时势真是无奈,北风把旗帜吹散。
漂泊不定究竟何去,岂不是像涂抹鲸鱼一样?
渭滨有许多贵将,反而嘲笑这人迂腐。
注释
- 守节:指保持节操,尤其是指忠诚于国家或信仰。
- 武夫:指武士或将领,强调其勇猛和忠诚。
- 银管书:象征文化和文人的成就,意指武夫也能有文采。
- 熊虎英:形容英勇的将领,像熊和老虎一样勇猛。
- 寒久枕戈:长时间处于战斗准备状态。
- 金山:象征坚守和希望。
- 赵孤:指赵氏孤儿,历史典故,象征忠义和坚贞。
- 北风散樯乌:比喻局势的动荡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埙,宋代诗人,字子先,号白溪,生于北宋时期,后归于南宋。他在文学上有较高的造诣,诗风豪放,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命运。
创作背景
《补史十忠诗》系列是刘埙为纪念历史上忠臣而作,体现了对忠诚与英勇的赞美,尤其是对武士的尊重和理解。此诗专门为张公所作,表达人们对他忠诚的赞美和对其英雄气概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补史十忠诗 其九 少傅枢密使张公》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武夫的忠诚与英勇,通过对比士人和武夫的不同,强调了武夫在国家危难时的价值。诗中多次提到“守节”、“赴难”等词汇,表现出对忠义的追求和对英烈精神的崇敬。
诗的开头通过反问含蓄地表达了对士人守节的赞美,接着又指出武夫同样可以有文采和勇气。诗人用“熊虎英”和“铁面美髯须”描绘了英雄的形象,彰显了他们在寒冷中坚守岗位的决心与勇气。
后半部分则着重描绘了历史背景下的无奈,如“北风散樯乌”暗示着变幻莫测的局势,使人感到悲壮。最后以对“渭滨多贵将”的反思作结,既是对现实的冷静观察,也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士有守节死,岂以责武夫:强调士人应有忠诚,而武夫也有其价值,不能轻易批评。
- 武夫尚能奇,消得银管书:武夫不仅战斗出色,还有文化修养。
- 何许熊虎英,铁面美髯须:描绘出英勇将领的形象,强调武夫的英勇气概。
- 护寒久枕戈,赴难甘捐躯:表达武夫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岗位的决心。
- 金山定活著,志愿嗟违初:象征希望与现实的冲突,志向与初衷的背离。
- 江心集群策,炎精回一嘘:描绘集思广益的场景,彰显团结力量。
- 间关障海滨,万死存赵孤:表现出为忠义而不惜牺牲的精神。
- 时也可奈何,北风散樯乌:反映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感。
- 漂漂竟何之,无乃膏鲸鱼: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困惑。
- 渭滨多贵将,反笑斯人迂:结束时指出现实中对理想的讽刺与嘲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熊虎英”,形象生动地比喻英雄的勇猛。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万死存赵孤”,夸大了忠义精神的伟大,突显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武夫忠诚与英勇的赞美,反映了对历史忠臣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在表达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悲壮感和无奈感。诗的情感基调是对忠于国家的武夫的敬仰与对历史沧桑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守节:象征忠诚与坚持的精神。
- 武夫:代表勇气与力量的化身。
- 寒戈:象征着战斗与守护的决心。
- 金山:象征希望与坚定的信念。
- 赵孤:象征忠义与牺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武夫”指的是什么? A. 文人
B. 将领
C. 商人 -
“北风散樯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壮
B. 快乐
C. 平静 -
诗中反映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家庭
B. 忠诚与英勇
C. 自由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范仲淹):同样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 《满江红》(岳飞):歌颂忠臣报国的精神,与《补史十忠诗》主题相近。
诗词对比
- 《出塞》(王昌龄)与本诗在情感上都有对忠义精神的歌颂,但《出塞》更多强调个人的英雄主义,而《补史十忠诗》则更注重对团体忠诚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系统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 《中国文学史》:关于刘埙及其作品的详细介绍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