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古寺次杨伯祥兵部韵寄金子骏先生》

时间: 2025-01-24 03:24:12

天末孤臣走闲关,芭蕉一叶已轻闲。

身存湖泛鸱夷子,亲老人传谢叠山。

读史英雄成败论,立孤难易死生间。

肩头霜雪平生事,夜半悲风逐鬓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末孤臣走闲关,
芭蕉一叶已轻闲。
身存湖泛鸱夷子,
亲老人传谢叠山。
读史英雄成败论,
立孤难易死生间。
肩头霜雪平生事,
夜半悲风逐鬓斑。

白话文翻译

在天边末尾的关口,我这孤独的臣子走来走去,
一片芭蕉叶随风轻轻摇曳,显得悠闲自在。
我身处湖上,依稀记得鸱夷子那段往事,
年长的朋友仍在传颂谢叠山的故事。
读史书时,英雄的成败都在我心中浮现,
在生与死之间,孤独的立场是多么艰难。
我肩上承载着冰霜与白雪,经历了这一生的种种,
半夜里悲风呼啸,已使我的鬓发斑白。

注释

  • 天末孤臣:指在边疆或离朝廷较远的地方的孤独官员。
  • 闲关:指不重要的关口,象征着身处偏远和无所事事。
  • 鸱夷子:古代的一个传说人物,象征着失落的英雄。
  • 谢叠山:谢安与谢家山,典故出自东晋,象征着历史的辉煌。
  • 霜雪:比喻岁月的沧桑。
  • 鬓斑:指头发渐白,暗示年老和经历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锡蕃(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官至兵部,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为主。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风格独特,常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政治生涯中的孤独感和对历史的思考。正值清代末期,国家动荡,作者的心情与时局紧密相连,表现出对历史英雄的钦佩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作者的孤独和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人的生命与历史的关系。开篇以“天末孤臣”自称,表达了他身处边远之地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芭蕉一叶已轻闲”则用自然景象对比了个人的沉重心情,展现出一种悠闲的表象下所隐藏的内心愁苦。在对历史英雄的思考中,诗人感受到孤独的立场及生死的无常,让人感慨。最后以“肩头霜雪”和“夜半悲风逐鬓斑”结束,体现了经历岁月洗礼后的沧桑与无奈,令人唏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末孤臣走闲关:以“孤臣”自喻,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处境的自嘲与对历史的思考。
  2. 芭蕉一叶已轻闲:用自然景象映衬内心的轻松与无奈。
  3. 身存湖泛鸱夷子:回忆古代英雄,感叹历史的变迁。
  4. 亲老人传谢叠山:传承历史故事,表现对往昔的怀念。
  5. 读史英雄成败论:思考英雄的成败,感受到个人的孤立。
  6. 立孤难易死生间:在生死之间,立场孤独,感到无力。
  7. 肩头霜雪平生事:承载了人生的沉重与沧桑。
  8. 夜半悲风逐鬓斑:夜晚的悲风象征着岁月的无情,鬓发斑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孤臣”与“闲关”,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肩头霜雪”比作人生的沉重。
  • 拟人:将风描绘成悲伤的情感载体。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个人孤独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以及对历史英雄的钦佩,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臣:象征孤独与无奈。
  • 芭蕉: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对比。
  • 鸱夷子:代表失落的英雄与历史的回忆。
  • 霜雪:象征岁月的沧桑与经历的痛苦。
  • 悲风:暗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末孤臣”指的是: A) 某位历史英雄
    B) 作者的身份与处境
    C) 自然景象

  2. “肩头霜雪”所表达的含义是: A) 年轻
    B) 经历了许多岁月的沧桑
    C) 舒适的生活

  3. “夜半悲风”象征: A) 内心的欢乐
    B) 人生的悲哀与无奈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王维《山居秋暝》

  • 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宁静,反映出不同的孤独感。

李白《夜泊牛津》

  • 体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英雄的憧憬,情感上与孙锡蕃的诗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历史与诗歌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