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有感》
时间: 2025-01-11 05:21: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茅亭三五隐湖东,
避世寥寥北海同。
万马中原凋壮发,
孤峰天外卧山翁。
江声夜夜流明月,
柳色青青冷汉宫。
雨长石苔春渐老,
伤心人在落花中。
白话文翻译:
在湖东的茅亭下,三五人隐居其间,
避世的心境与北海的辽阔相同。
中原的万马纷纷凋零,壮丽的景象已不再,
孤独的峰峦在天外如同一位卧着的山翁。
江水的声音夜夜流淌,映照着明月,
柳树的颜色在春风中依旧青翠,却冷清如汉宫。
春雨漫长,石头和苔藓渐渐老去,
令人伤心的人们在落花之中徘徊。
注释:
- 茅亭:用茅草搭建的小亭,常用于隐居或游玩。
- 寥寥:形容人烟稀少,环境幽静。
- 万马中原:中原广阔的地域,象征着豪壮的气概。
- 孤峰:高耸的山峰,象征孤独。
- 江声:江水流动发出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声音。
- 柳色青青:描绘柳树的青翠,赋予生命的气息。
- 汉宫:古代汉代宫殿,象征着冷清和历史的沧桑。
- 石苔:石头上的苔藓,常用以表现自然的古老与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 北海:古代传说中的大海,象征广阔与深不可测。
- 落花: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消逝,表达伤感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锡蕃,清代诗人,才华横溢,擅长诗文,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他的诗风兼具清新与深邃,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日的游赏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春天的气息和花开的美好与时间的流逝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伤感氛围。
诗歌鉴赏:
《春游有感》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描绘了春日游玩的宁静与美好,但在细腻的描写中又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开头几句通过茅亭和北海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以及对人世浮华的逃避。万马中原的凋零,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豪情的消逝,让人感受到一种壮丽而又悲凉的情感。
在描写江水与柳树时,诗人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春天的清新。而“冷汉宫”则通过对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和孤寂,给人一种历史悠远、物是人非的感叹。最后两句通过“春渐老”和“伤心人”,将自然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短暂。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茅亭三五隐湖东:描绘了隐居的人数与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隐逸氛围。
- 避世寥寥北海同:强调了避世的心境,北海的辽阔象征着无尽的自由。
- 万马中原凋壮发:暗示中原的壮丽景象已不复存在,历史的变迁令人扼腕。
- 孤峰天外卧山翁:孤峰象征着孤独的隐士,诗人以此自喻,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
- 江声夜夜流明月: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江水流淌,月光明亮。
- 柳色青青冷汉宫:柳树的青翠与汉宫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历史的沧桑。
- 雨长石苔春渐老:春雨滋润着石苔,却也让春天的生命渐渐走向衰老。
- 伤心人在落花中:落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使得人在春光中倍感惆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声夜夜流明月”,对仗工整,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深刻而有寓意。
- 拟人:通过“春渐老”赋予春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亭:象征隐逸与安宁。
- 江水:象征流动与时间的无常。
- 落花:象征美好事物的凋零,暗喻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茅亭”象征什么?
A. 豪华的宫殿
B. 隐逸与安宁
C. 繁华的市集 -
“寒汉宫”中的“汉”指代哪个朝代?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
“伤心人在落花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比较《春游有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王维的作品更强调山水的和谐美,而孙锡蕃则更关注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