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盂兰竹枝词 其二
七宝灯明结彩花,
金身丈六曳袈裟。
相传孝子方成佛,
底事当年早出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庄严的场景:七宝灯下,彩花盛开,金色的佛像高达六尺,身披袈裟。传说中,孝顺的儿子最终成了佛,但为什么他在年轻时就出家了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七宝:指七种珍贵的宝石,象征光辉和美丽。
- 灯明:明亮的灯光,形容灯火通明。
- 结彩花:用彩色花朵装饰。
- 金身丈六:金色的佛像,高六尺,象征尊贵和威严。
- 曳袈裟:袈裟是佛教僧侣的法衣,曳指拖着,形容袈裟的庄重。
- 孝子:指孝顺的儿子。
- 成佛:指修成正果,成为佛陀。
- 早出家:年轻时出家为僧。
典故解析:
- 孝子成佛:传说中,孝子因其对父母的孝顺而受到尊重,最终修成佛道,体现了佛教中孝道与修行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廷选,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诗词见长。其作品多以民间故事、宗教题材为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盂兰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源于佛教的盂兰盆会。诗人在此背景下,借助佛教典故表达了对孝道的推崇和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孝道的重视。
诗歌鉴赏:
《盂兰竹枝词 其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佛教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这首诗以七宝灯和金身佛像为引子,营造出一种神圣庄严的氛围。七宝灯明亮而华丽,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而金身丈六则体现了佛教的崇高地位。诗中提到的“孝子”不仅是对父母的孝顺,更是对佛教教义的践行。
诗的结尾提出了一个深入人心的问题:“底事当年早出家”,引发读者对人生选择的反思。为何孝子选择早出家?这是对个人信仰和社会责任的思考,也是对传统孝道的重新审视。诗人在此不仅展示了佛教的教义,更通过对比让人思考孝道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关系,极具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宝灯明结彩花:描绘了节日的热闹与美丽,灯光明亮,花朵彩艳,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氛围。
- 金身丈六曳袈裟:佛像的高大庄重,袈裟的拖拽感传递出一种神圣的气息。
- 相传孝子方成佛:引入传说,强调孝道的重要性,孝子因孝顺最终成就佛道。
- 底事当年早出家:反问的句式,激起读者的思考,探讨出家与孝道的内在联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七宝灯明”和“金身丈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灯和花比作光明与美好,象征着希望与信仰。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孝道为核心,通过佛教的文化背景,探讨了个人信仰与传统价值之间的关系,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七宝灯:象征光明与希望,代表着信仰的力量。
- 金身丈六:象征佛教的威严与尊贵,体现了信仰的崇高。
- 袈裟:象征出家的决心,代表了对信仰的忠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孝子”最终成了什么?
- A. 帝王
- B. 佛
- C. 学者
- D. 武士
-
“早出家”指的是?
- A. 提早读书
- B. 提早学习
- C. 提早成为僧侣
- D. 提早成家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盂兰盆会歌》:同样围绕盂兰节的传统,探讨孝道与祭祀。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彭廷选的《盂兰竹枝词》与白居易的《琵琶行》:两者皆涉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但前者侧重于孝道与信仰,后者则是对人生苦乐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对清代诗词有系统的介绍。
- 《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探讨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